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 第7-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三、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亲历探究 | 第11-50页 |
一、曲解探究是表演 | 第11-14页 |
(故事1)两类课,两种态度 | 第11-12页 |
(故事2)观摩小学课科学探究课,加深误解 | 第12-14页 |
(插曲1)追求“真本事”,建议增设竞赛指导专题研究课程 | 第14页 |
二、探究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 第14-22页 |
(故事3)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引起探究兴趣 | 第14-17页 |
(插曲2)被迫放弃考试,却解放了自己 | 第17页 |
(故事4)防雾剂探究,暴露知识缺陷 | 第17-22页 |
(插曲3)难拒探究魅力,毅然决定留下学习 | 第22页 |
三、探究中我们处在欲知而未知的“探索者角色” | 第22-33页 |
(故事5 上)孔中观针,引发激烈争论 | 第22-31页 |
(故事5 下)再次质疑,触动深层思考 | 第31-33页 |
(插曲4)文章发表,但比文章发表收获更大的是过程 | 第33页 |
四、探究中探索者会怎样对待实验与理论? | 第33-41页 |
(故事6)电功探究课,逻辑错误,问题初现端倪 | 第33-35页 |
(故事7)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本末倒置,矛盾愈演愈烈 | 第35-36页 |
(故事8)牛顿第三定律展示课,反向思考,尝试解决矛盾 | 第36-40页 |
(故事9)爱因斯坦转动房子的设想,令人目瞪口呆的质疑 | 第40-41页 |
五、教学中,“探索者角色”往往被“自以为知的角色”替代 | 第41-48页 |
(故事10)改进演示实验,引发试验准确性探讨 | 第41-43页 |
(插曲5)改变答辩时间,明智的选择! | 第43-44页 |
(故事11)吸氧剂探究活动设计,角色错位使我们寸步难行 | 第44-48页 |
六、探究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 第48-50页 |
(故事12)气球内部压强的探究,遭遇知识零储备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反思探究 | 第50-55页 |
一、对探究的冷漠源于探究理念与原有经验无法联结 | 第51页 |
二、探究理念在传授中级级衰减,亲历探究能让教师亲身参与理念的构建过程 | 第51页 |
三、一个合适难度的问题解决让我对探究产生浓厚兴趣 | 第51-52页 |
四、争辩中我认识到我的角色是一个欲知而未知的探索者 | 第52-53页 |
五、站在探索者角度更容易理解探究中各个环节的意义 | 第53-54页 |
六、归位探索者角色,豁然开朗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后 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