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 | 第8-11页 |
| ㈠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 | 第8-9页 |
| ㈡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语境中的适用性 | 第9-11页 |
|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来源 | 第11-14页 |
| ㈠费瑟斯通 | 第11-12页 |
| ㈡ 沃尔夫冈·韦尔施 | 第12-13页 |
| ㈢对比西方理论背景的思考 | 第13-14页 |
|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艺术尝试 | 第14-20页 |
| ㈠ 消解界限,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以大视觉艺术为例 | 第14-16页 |
| ㈡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符号与影像之流——以大众传媒为例 | 第16-20页 |
| 四、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 | 第20-27页 |
| ㈠消费时代的到来 | 第20-22页 |
| ㈡西方学者对消费时代审美问题的关注 | 第22-25页 |
| ㈢作为消费时代外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 第25-27页 |
| 五、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第27-32页 |
| ㈠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产生 | 第27-28页 |
| 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种呈现方式 | 第28-29页 |
| ㈢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 第29-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注释 | 第33-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8-39页 |
| 后记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