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与研究
彩图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皮影戏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源 | 第12页 |
三、实地考察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悠久的桐柏皮影戏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戏曲与皮影戏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桐柏皮影戏的历史与特点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桐柏皮影戏的主要活动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桐柏皮影戏的基本形态 | 第22-23页 |
第五节 桐柏皮影戏的主要剧目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桐柏皮影戏音乐研究 | 第25-43页 |
第一节 桐柏皮影戏唱腔形态学研究 | 第25-35页 |
一、桐柏皮影戏音乐唱腔分析 | 第26-32页 |
二、唱词结构特征 | 第32-34页 |
三、唱念艺术和技巧分析 | 第34页 |
四、帮腔特点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桐柏皮影戏器乐形态学研究 | 第35-40页 |
一、桐柏皮影戏器乐概述 | 第35-36页 |
二、桐柏皮影戏乐器及其乐器学研究 | 第36-40页 |
第三节 桐柏皮影戏音乐之结构特征 | 第40-41页 |
一、“单一性”的曲式结构特证 | 第40页 |
二、音乐唱腔的板式结构特征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桐柏皮影戏音乐与当地民间艺术的比较研究 | 第41-43页 |
一、影戏与山歌的比较研究 | 第41页 |
二、皮影戏与淮源大鼓的比较研究 | 第41-42页 |
三、皮影戏与桐柏花鼓的比较研究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文化学视界中的桐柏皮影戏研究 | 第43-53页 |
第一节 民俗中的桐柏皮影戏 | 第43-47页 |
一、皮影戏在当地流传兴盛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二、桐柏皮影戏与民俗结合的个案考察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桐柏皮影戏音乐的民俗性研究 | 第47-48页 |
一、唱腔、唱词的民俗性 | 第47-48页 |
二、伴奏乐器的民俗性 | 第48页 |
第三节 桐柏皮影戏的戏班研究 | 第48-51页 |
一、桐柏皮影戏班的调查 | 第48-49页 |
二、传统意义上的桐柏皮影戏班 | 第49页 |
三、现代意义上的桐柏皮影戏班 | 第49页 |
四、桐柏皮影戏班的分红 | 第49-50页 |
五、桐柏皮影戏的著名艺人 | 第50页 |
六、艺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 第50-51页 |
第四节 桐柏皮影戏班的文化学认识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认识与思考 | 第53-59页 |
第一节 桐柏皮影戏音乐的民间性与程式性 | 第53-54页 |
一、皮影戏音乐的民间性特点总结 | 第53-54页 |
二、皮影戏音乐的程式性特点总结 | 第54页 |
第二节 桐柏皮影戏音乐的价值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对皮影戏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 第55-59页 |
一、桐柏皮影戏的生存现状 | 第56页 |
二、桐柏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