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 | 第11-21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探究 | 第12-17页 |
(一) 近代机械自然观 | 第12-14页 |
(二) 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 | 第14-15页 |
(三) 费尔巴哈自然观 | 第15-17页 |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1-31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二、生态文明基本内涵 | 第22-24页 |
三、生态文明主要特征 | 第24-25页 |
四、生态文明建设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 第25-27页 |
五、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27-31页 |
(一) 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加剧 | 第28-29页 |
(二)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31-42页 |
一、指导观念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 | 第31-34页 |
(一) 建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 | 第31-32页 |
(二) 强化全民生态文明教育 | 第32-33页 |
(三) 树立起全民绿色消费理念 | 第33-34页 |
二、指导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 | 第34-39页 |
(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34页 |
(二) 制订严格的环境经济政策 | 第34-35页 |
(三)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利共赢 | 第35-37页 |
(四)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 第37-39页 |
三、指导国家政策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 | 第39-42页 |
(一) 建立国家主导的环境政策与正确政绩观 | 第39-40页 |
(二)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法制体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