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1.研究农民分化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2.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民分化概述 | 第16-24页 |
·我国农民分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初期的农民分化研究 | 第16-17页 |
·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农民分化研究 | 第17-18页 |
·我国农民分化的演绎机理 | 第18-21页 |
·分化的根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18-19页 |
·分化的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19-20页 |
·分化的载体:非公有制经济 | 第20页 |
·分化的诱因:文化及观念 | 第20-21页 |
·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宏观透视 | 第21-24页 |
·我国农民分化的阶段 | 第21页 |
·我国改革开放中农民分化的整体特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的产业结构比较 | 第24-34页 |
·产业结构与农民分化的关系 | 第24-25页 |
·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农民分化 | 第25-31页 |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农民分化 | 第25-29页 |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农民分化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4页 |
·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距大 | 第31-32页 |
·不同特征的产业结构对东西部地区农民分化产生不同的作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的职业结构比较 | 第34-46页 |
·职业结构与农民分化的关系 | 第34-36页 |
·东西部地区农民的职业结构与农民分化 | 第36-43页 |
·东部地区农民的职业结构与农民分化 | 第36-41页 |
·西部地区农民职业结构与农民分化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6页 |
·东西部农民职业分化的速度差距较大 | 第44页 |
·东西部农民职业转化的种类多寡不一 | 第44页 |
·东西部农民职业分化的程度不一样 | 第44页 |
·东西部农民职业分化转移的途径不同 | 第44-45页 |
·东西部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共同点是兼业性普遍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比较 | 第46-52页 |
·地域流动与职业流动的关系 | 第46-47页 |
·东西部地区农民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状况比较 | 第47-49页 |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的农民流动主要特征 | 第47-48页 |
·东西部地区农民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状况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2页 |
·东西部农民职业流动和地域流动都很普遍 | 第49-50页 |
·流动方向以由西向东流动为主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后果及趋势 | 第52-58页 |
·当前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后果 | 第52-55页 |
·农民的分化对东西部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进程都起着促进作用 | 第52-53页 |
·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差距加剧了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 | 第53页 |
·农村社会成员的边缘化 | 第53-55页 |
·异地城市化 | 第55页 |
·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的未来趋势 | 第55-58页 |
·东部农民水平分化速度将会下降而垂直分化速度会加快 | 第55页 |
·西部农民水平分化速度会加快而大量向东部流动的速度会下降 | 第55-56页 |
·东西部农民分化的非充分性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协调东西部农民分化的政策抉择 | 第58-62页 |
·中央政府层面的政策协调 | 第58-59页 |
·政策回归公平 | 第58页 |
·国家政策应由区域非均衡政策向均衡性政策转变 | 第58页 |
·改革那些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制度 | 第58-59页 |
·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协调 | 第59-62页 |
·加强西部基础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 第59页 |
·保护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 第59页 |
·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西部地区非农产业 | 第59-60页 |
·提升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扩充就业容量 | 第60页 |
·东部地区应加强城市建设积极接纳外来人口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