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芦荟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 ·芦荟简介 | 第8-13页 |
| ·芦荟的化学成分 | 第8-9页 |
| ·芦荟的药用及药理 | 第9-11页 |
| ·芦荟苷与芦荟大黄素简介 | 第11-12页 |
| ·芦荟的提取方法 | 第12-13页 |
| ·新型提取方法探索 | 第13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13-24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 第13-14页 |
|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 | 第14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特征、优势及局限性 | 第14-17页 |
| ·超临界流体溶剂 | 第17-18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 第18-2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2章 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建立 | 第25-38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 ·定性分析 | 第25-29页 |
| ·常用定性分析简介 | 第25-26页 |
| ·定性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26-29页 |
| ·定量分析 | 第29-37页 |
| ·常用定量分析简介 | 第29-30页 |
| ·定量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30-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萃取工艺研究 | 第38-52页 |
| ·原料及试剂 | 第38页 |
| ·仪器及设备 | 第38页 |
|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 第38-40页 |
| ·实验装置简介 | 第38-40页 |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40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0页 |
| ·预实验 | 第40-44页 |
| ·夹带剂 | 第40-41页 |
| ·不同原料萃取效果对比 | 第41-42页 |
| ·原料粒度对比实验 | 第42-43页 |
| ·夹带剂加入方式 | 第43-44页 |
| ·正交实验 | 第44-46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4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46-51页 |
| ·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萃取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萃取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萃取压力对收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适宜萃取条件的确定及验证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传统提取方法对比实验 | 第52-60页 |
|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 | 第52-58页 |
|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52-55页 |
| ·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55-58页 |
| ·原料、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58页 |
| ·提取实验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