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糖化酶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及组分多型性 | 第14-15页 |
·糖化酶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 | 第15-17页 |
·糖化酶的酶学特性 | 第17页 |
·糖化酶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 第17页 |
·提高糖化酶活力的研究 | 第17-18页 |
·糖化酶成品提取工艺流程 | 第18-19页 |
·糖化酶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文的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黑曲霉突变株IN7-31产糖化酶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 第21-27页 |
·材料 | 第21页 |
·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21页 |
·菌株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21页 |
·摇瓶培养方法 | 第21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1-22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22页 |
·营养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22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22页 |
·验证试验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营养条件的优化 | 第23-24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验证试验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黑曲霉IN7-31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参数与技术优化研究 | 第27-37页 |
·材料 | 第27页 |
·菌株 | 第27页 |
·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27页 |
·发酵方法 | 第27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7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27页 |
·培养基成分的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最陡爬坡法试验 | 第28页 |
·响应面试验 | 第28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页 |
·发酵罐试验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营养成分的优化 | 第29-33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验证试验 | 第34页 |
·10L发酵罐发酵结果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黑曲霉突变株IN7—31的糖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 第37-42页 |
·材料 | 第37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菌株 | 第37页 |
·培养基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页 |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37页 |
·发酵方法 | 第37页 |
·粗酶干粉的制备 | 第37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糖化酶的最适温度 | 第37-38页 |
·糖化酶的最适pH | 第38页 |
·糖化酶的耐热性实验 | 第38页 |
·糖化酶对pH的稳定性 | 第38页 |
·金属离子等对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 第38-39页 |
·酶作用的最适pH | 第39页 |
·温度对酶的稳定性影响 | 第39页 |
·pH对酶的稳定性影响 | 第39-40页 |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