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提要第1-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7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18页
     ·论文创新点第18-19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2-43页
   ·理论基础第22-31页
     ·现代化理论第22-26页
     ·发展经济学理论第26-27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人本社会学理论第28-29页
     ·发展社会学理论第29-30页
     ·系统工程理论第30-3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1-42页
     ·现代化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第31-34页
     ·现代化测度理论的相关研究第34-37页
     ·科技、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第37-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现代化发展系统组成与现状分析第43-70页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第43-46页
   ·我国现代化的阶段划分第46-51页
   ·我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第51-53页
   ·现代化发展系统组成分析第53-65页
     ·现代化子系统的组成分析第54-60页
     ·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60-62页
     ·科技、教育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第62-65页
   ·我国科技、教育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第65-69页
     ·我国科技子系统发展现状第65-66页
     ·我国教育子系统发展现状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我国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第70-92页
   ·现代化发展的国际比较第70-77页
     ·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及发展阶段国际比较第71-73页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及发展阶段国际比较第73-75页
     ·综合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第75-77页
   ·科技的国际比较第77-84页
     ·科技论文成果基本状况国际比较第78-79页
     ·知识创新经费投入国际比较第79-81页
     ·知识创新人员投入国际比较第81-82页
     ·知识创新专利产出国际比较第82-84页
   ·教育的国际比较第84-90页
     ·公共教育费用国际比较第84-86页
     ·人均公共教育费用国际比较第86页
     ·义务教育普及率国际比较第86-87页
     ·大学普及率国际比较第87-89页
     ·成人识字率国际比较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科技、教育系统结构要素研究第92-129页
   ·科技系统组成分类第92-103页
     ·G 型科技子系统第94-97页
     ·E 型科技子系统第97-103页
   ·教育系统组成分类第103-114页
     ·基础教育子系统第103-107页
     ·高等教育子系统第107-109页
     ·职业教育子系统第109-114页
   ·科技、教育构成要素的识别方法第114-116页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第115页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主要步骤第115-116页
   ·科技、教育系统结构要素分析第116-119页
     ·科技系统基本结构要素第116-117页
     ·教育系统基本结构要素第117-119页
   ·科技与教育结构要素的识别第119-127页
     ·科技结构要素的识别第119-122页
     ·教育结构要素的识别第122-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六章 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关联性分析第129-141页
   ·理论假设第129-132页
     ·科技系统与现代化发展关系假设第130-131页
     ·教育系统与现代化发展关系假设第131-132页
   ·基于SEM 方法的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关系测度第132-138页
     ·SEM 方法介绍第132-134页
     ·SEM 数学模型第134-135页
     ·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关系验证第135-138页
   ·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关系测度结果分析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七章 我国科技、教育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研究第141-164页
   ·综合评价基本方法第141-147页
     ·系统综合评价方法介绍第141-142页
     ·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第142-143页
     ·系统综合评价的共同特性第143-144页
     ·基于DEA 的非均一综合评价方法第144-147页
   ·我国科技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第147-155页
     ·科技子系统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第149-151页
     ·基于DEA 的科技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第151-154页
     ·科技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154-155页
   ·我国教育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第155-162页
     ·教育子系统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第155-157页
     ·基于DEA 的教育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第157-161页
     ·教育子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161-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第八章 我国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第164-182页
   ·科技与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第164-173页
     ·加强企业R& D 投入对科技发展的支撑第165-168页
     ·加强政府R& D 投入对科技发展的支撑第168-170页
     ·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化第170-171页
     ·优化科技投入-产出结构,积极推进科技人才战略第171-172页
     ·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第172-173页
   ·教育与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第173-180页
     ·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力度第174-175页
     ·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第175-177页
     ·加强职业教育,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第177-178页
     ·兼顾“效率”与“公平”,增强全民素质第178-179页
     ·增加教育投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第179-180页
   ·本章小结第180-182页
第九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82-188页
   ·研究结论第182-186页
   ·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第186-187页
   ·研究展望第187-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1页
附表第201-218页
 (1) 附表1: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国际对比表第201页
 (2) 附表2:2004 年我国不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分组表第201-202页
 (3) 附表3: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国际对比表第202-203页
 (4) 附表4:2003 年我国不同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分组表第203页
 (5) 附表5: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国际对比表第203-204页
 (6) 附表6:综合社会、经济现代化评价国际对比表第204-205页
 (7) 附表7:我国主要学科产出论文被引用情况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第205页
 (8) 附表8:知识创新经费投入国际对比表第205-206页
 (9) 附表9:我国各地区2001 年、2003 年知识创新经费投入数据第206-207页
 (10) 附表10:知识创新人员投入国际对比表第207页
 (11) 附表11:我国各地区2001 年、2003 年知识创新人员投入数据第207-208页
 (12) 附表12:知识创新专利产出国际对比表第208-209页
 (13) 附表13:我国各地区2001 年、2003 年知识创新专利产出数据第209页
 (14) 附表14:公共教育费用国际对比表第209-210页
 (15) 附表15:全国不同地区1991-2002 年公共教育费用第210-211页
 (16) 附表16:人均公共教育费用国际对比表第211-212页
 (17) 附表17:我国各地区人均公共教育费用第212-213页
 (18) 附表18:义务教育普及率国际对比表第213页
 (19) 附表19:我国各地区1970-2003 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第213-214页
 (20) 附表20:大学教育普及率国际对比表第214-215页
 (21) 附表21:我国各地区大学普及率第215-216页
 (22) 附表22:成人识字率国际对比表第216-217页
 (23) 附表23:我国不同地区1970-2001 年成人识字率第217-218页
致谢第218-2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20-223页
摘要第223-227页
ABSTRACT第227-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