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信公司内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信息及信息安全的定义 | 第16页 |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信息安全的目标 | 第17页 |
·信息安全的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论文框架和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第2章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建设环境分析 | 第21-31页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1-24页 |
·外部网络环境因素 | 第21-22页 |
·政治法律因素 | 第22页 |
·经济因素 | 第22-23页 |
·科技因素 | 第23-24页 |
·微观环境分析 | 第24-28页 |
·企业内控体系 | 第24-26页 |
·企业战略转型 | 第26-27页 |
·集中化 MBOSS系统建设 | 第27-28页 |
·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 第28-29页 |
·信息安全建设内部资源分析 | 第28-29页 |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分析 | 第29页 |
·电信内网信息安全保障的内涵 | 第29-31页 |
·电信内部网络安全的内涵 | 第29-30页 |
·电信内网信息安全的内涵 | 第30-31页 |
第3章 信息安全标准及最佳实践研究 | 第31-42页 |
·信息安全标准研究 | 第31-36页 |
·BS7799(ISO/IEC 17799)简介 | 第31-32页 |
·BS7799的PDCA信息安全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ISO 13335(IT安全管理指南)简介 | 第33页 |
·ISO 133335的风险管理理论 | 第33-35页 |
·GB 17859(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 第35-36页 |
·其它较为重要的信息安全标准 | 第36页 |
·典型的信息安全体系模型 | 第36-39页 |
·OSI安全体系结构 | 第36-37页 |
·P2DR模型 | 第37-38页 |
·HTP模型 | 第38-39页 |
·典型模型的评析 | 第39页 |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化建设的最佳实践总结 | 第39-42页 |
第4章 湖南省内网信息安全现状及风险评估 | 第42-61页 |
·电信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特点及问题 | 第42-44页 |
·电信内网面临的安全风险 | 第42-43页 |
·电信内网信息安全的特点 | 第43页 |
·电信企业内网安全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 第43-44页 |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现状 | 第44-47页 |
·电信内网的定义及网络域的划分 | 第44-45页 |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现状 | 第45页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现状 | 第45-46页 |
·人员安全管理现状 | 第46页 |
·IT系统建设管理现状 | 第46页 |
·IT系统运维管理现状 | 第46页 |
·现有典型信息安全措施现状 | 第46-47页 |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第47-52页 |
·资产分类原则 | 第47-49页 |
·内网面临的威胁识别 | 第49-51页 |
·内网的脆弱性识别 | 第51-52页 |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资产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 第52-54页 |
·信息资产安全的层次划分 | 第52页 |
·网络层风险综合分析 | 第52-53页 |
·重要业务系统综合风险分析 | 第53-54页 |
·终端层综合风险分析 | 第54页 |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管理综合评估 | 第54-57页 |
·安全管理机构评估 | 第54-55页 |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评估 | 第55页 |
·人员安全管理评估 | 第55页 |
·系统建设管理评估 | 第55-56页 |
·系统运维管理评估 | 第56-57页 |
·信息安全现状与 PDCA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57-58页 |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现状等级评定 | 第58-59页 |
·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级别 | 第58页 |
·信息安全管理保障等级评定结果 | 第58-59页 |
·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等级评定结果 | 第59页 |
·信息安全体系化建设需求 | 第59-61页 |
第5章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 第61-81页 |
·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 第61-64页 |
·信息安全体系的总体目标 | 第61-62页 |
·信息安全体系模型 | 第62-63页 |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 第63-64页 |
·信息安全策略体系 | 第64-68页 |
·策略体系架构 | 第64-65页 |
·总策略层 | 第65页 |
·安全框架策略层 | 第65-66页 |
·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层 | 第66-68页 |
·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 第68-70页 |
·安全组织架构 | 第68-69页 |
·决策层组织架构及职责 | 第69页 |
·管理层行政、技术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 | 第69页 |
·执行层支撑组织架构及职责 | 第69-70页 |
·信息安全管理运作体系 | 第70-74页 |
·运作框架的构成 | 第70页 |
·信息安全管理的内涵 | 第70-71页 |
·信息安全管理运作流程 | 第71-72页 |
·等级化保护管理 | 第72-73页 |
·日常安全风险评估 | 第73-74页 |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 第74-78页 |
·技术体系的目标和维度 | 第74-75页 |
·信息安全分层技术保障 | 第75-76页 |
·安全运营中心(SOC)平台 | 第76-78页 |
·体系对最佳实践模式的借鉴与自身特点 | 第78-81页 |
第6章 湖南电信内网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与评价 | 第81-91页 |
·体系建设的总体原则 | 第81-82页 |
·体系的建设流程 | 第82-83页 |
·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 第83-89页 |
·安全管理运作体系的现代管理方法 | 第83页 |
·集中化管理与分权管理的结合 | 第83-84页 |
·管理的日常化与流程化的结合 | 第84页 |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 | 第84-87页 |
·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结合 | 第87-88页 |
·安全技术体系实施的建议 | 第88-89页 |
·对体系的总体评价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