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4-15页 |
·录像观察法 | 第1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5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36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得分技术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 第15-23页 |
·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的得分技术因素比较 | 第15-18页 |
·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的得分技术因素比较 | 第18-20页 |
·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的得分技术因素比较 | 第20-23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非得分技术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 第23-25页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的非得分技术因素比较 | 第23页 |
·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队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的非得分技术因素比较 | 第23-24页 |
·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队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的非得分技术因素比较 | 第24-25页 |
·中国女排近三年重大赛事中技术因素的比较研究 | 第25-30页 |
·中国女排近三年重大赛事中技术因素的纵向比较 | 第25-28页 |
·王一梅在场上不同位置对中国女排整体竞技水平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技术因素的横向比较 | 第28-30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非技术因素的比较分析 | 第30-36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的年龄比较 | 第31-32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的身高比较 | 第32-33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的体重比较 | 第33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比较 | 第33-34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的扣球高度比较 | 第34-35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运动员的拦网高度比较 | 第35-36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6-40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中国女排与国外强队接应二传队员在得分贡献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 第36页 |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非得分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第36-37页 |
·中国女排技战术水平下降明显 | 第37页 |
·中国女排非技术因素的各项指标整体处于世界前列水平 | 第37页 |
·建议 | 第37-40页 |
·中国女排在接应二传的选择上还是应以"全面型接应"为主 | 第37-38页 |
·中国女排要重视并加强对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的训练 | 第38页 |
·狠抓基本功训练,加快战术创新,做到扬长避短是赢得比赛主动性的关键 | 第38页 |
·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充分发挥中国女排队员非技术因素方面的优势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