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三七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属种分布 | 第14页 |
·属的特征 | 第14-15页 |
·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页 |
·植物药理作用研究 | 第15-17页 |
·植物离体培养研究 | 第17页 |
·富贵菜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生态学特性 | 第18页 |
·营养保健作用研究 | 第18-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 | 第20-21页 |
2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21-22页 |
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富贵菜黄酮含量的研究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仪器 | 第24-25页 |
·材料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黄酮提取部位定性检识反应 | 第25页 |
·芦丁标准液的制备 | 第25页 |
·测定波长选择 | 第25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5页 |
·供试液制备 | 第25-26页 |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6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黄酮提取部位定性检识反应 | 第26-27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27页 |
·标准芦丁曲线的制作 | 第27-28页 |
·富贵菜不同部位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9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9页 |
3 讨论 | 第29-32页 |
·叶龄对富贵菜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富贵菜茎、叶黄酮含量差异的影响 | 第29-31页 |
·富贵菜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富贵菜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3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处理 | 第32-33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3页 |
·外植体的接种及培养条件 | 第33页 |
·富贵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3-36页 |
·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外植体在相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上培养效果的比较 | 第34页 |
·叶片不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富贵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富贵菜愈伤组织分化、增殖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富贵菜试管苗腋芽的增殖 | 第36页 |
·不同激素浓度对富贵菜生根的影响 | 第36页 |
·富贵菜的炼苗与移栽 | 第36页 |
·富贵菜快繁体系的建立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富贵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6-45页 |
·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外植体对富贵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叶片不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8页 |
·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富贵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富贵菜愈伤组织分化、增殖的影响 | 第40-43页 |
·富贵菜试管苗腋芽的增殖 | 第43页 |
·不同激素浓度对富贵菜生根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富贵菜的炼苗与移栽 | 第44-45页 |
·富贵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在富贵菜离体诱导中的应用 | 第46页 |
·光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培养基对富贵菜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激素对富贵菜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6-47页 |
·快繁体系建立的优点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富贵菜器官发生的研究 | 第49-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材料 | 第49-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方法 | 第50-52页 |
·富贵菜器官发生的解剖学观察 | 第50-51页 |
·离体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51-52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51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51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富贵菜不定芽发生的解剖学观察 | 第52-53页 |
·叶片组织结构观察 | 第52页 |
·愈伤组织发生的解剖学观察 | 第52-53页 |
·不定芽形成的解剖学观察 | 第53页 |
·富贵菜不定根形成的解剖学观察 | 第53-54页 |
·富贵菜不定根形成期的外部形态特征 | 第53页 |
·富贵菜茎的组织结构观察 | 第53-54页 |
·不定根的起源、生长和发育过程 | 第54页 |
·富贵菜器官发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54-56页 |
·SOD最佳取样量的摸索 | 第54-55页 |
·富贵菜器官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55-56页 |
·富贵菜器官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56-57页 |
·富贵菜器官发生过程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60页 |
·影响富贵菜器官发生的因素 | 第57-58页 |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对器官发生的影响 | 第58-60页 |
创新点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60-61页 |
1 创新点 | 第60页 |
2 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缩写词表 | 第66-68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