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 第8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8-9页 |
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相关介绍 | 第9-15页 |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元件 | 第9-11页 |
·熔丝和反熔丝开关元件 | 第9-10页 |
·紫外线擦除、电改写的EPROM(UVEPROM) | 第10页 |
·电擦除、电编程的EEPROM | 第10-11页 |
·闪存的特性与编程 | 第11页 |
·SRAM 编程元件 | 第11页 |
·CAD 设计流程 | 第11-13页 |
·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与FPGA 的比较 | 第13-15页 |
第3章 CPLD/FPGA 的逻辑结构 | 第15-29页 |
·基于多路选择器的基本逻辑模块 | 第15-16页 |
·Shannon 展开定理 | 第15-16页 |
·ACT1 模块 | 第16页 |
·基于与或阵列的基本逻辑模块 | 第16-21页 |
·乘积项结构PLD 的逻辑实现原理 | 第16-17页 |
·基于乘积项的逻辑模块 | 第17-18页 |
·CPLD 与或阵列的输入端数目 | 第18页 |
·Altera Max 7000 系列的单元结构 | 第18-19页 |
·可共享扩展器 | 第19-20页 |
·并行扩展器 | 第20-21页 |
·基于查找表(LUT)的基本逻辑模块 | 第21-29页 |
·基于LUT 的LM 的实现原理 | 第21页 |
·LUT 与岛式FPGA 的面积和延迟的关系 | 第21-25页 |
·查找表和簇(cluster)的尺寸与FPGA 面积-速度项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互连矩阵的样式对逻辑模块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专用快速进位和借位逻辑 | 第28-29页 |
第4章 资源互连 | 第29-41页 |
·FPGA 的资源互连结构 | 第29-37页 |
·开关模块 | 第30-32页 |
·开关模块的拓扑结构 | 第30-31页 |
·一种改进型的开关模块的拓扑结构 | 第31-32页 |
·两种可编程开关的比较 | 第32-33页 |
·金属布线 | 第33-37页 |
·金属布线的种类 | 第33-34页 |
·金属线段的优化设计 | 第34-35页 |
·布线通道的设计 | 第35-36页 |
·不同线段和不同布线开关的组合设计 | 第36-37页 |
·CLPD 的资源互连 | 第37-38页 |
·Actel 的资源互连 | 第38-41页 |
第5章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的设计 | 第41-47页 |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SP)的实现过程 | 第41-42页 |
·ISP 技术的数据读写时序 | 第42-44页 |
·一种改进型的灵敏放大器电路 | 第44-47页 |
·Already-on(native)元件的结构及其特性 | 第44页 |
·阵列式灵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改进后的电路 | 第45-47页 |
第6章 基于FPGA 的自限时加法器的设计 | 第47-53页 |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流程 | 第47页 |
·两种不同加法器的FPGA 实现 | 第47-51页 |
·一般加法器的FPGA 实现 | 第47-49页 |
·自限时加法器的FPGA 设计 | 第49-51页 |
·仿真结果 | 第51-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