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飞机构造与设计论文--总体设计论文

基于密切锥方法的高超声速乘波机一体化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乘波体简介第15-21页
   ·乘波体的基本概念第15-17页
   ·乘波体的特点第17-19页
   ·乘波机机身/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发展现状第19-21页
第三章 乘波体前体的设计方法第21-25页
   ·生成体法第21-24页
     ·“楔导”设计法第21-22页
     ·“锥导”设计法第22-23页
     ·“流线跟踪”法第23-24页
   ·密切锥法第24-25页
第四章 密切锥方法的乘波机前体设计第25-43页
   ·密切锥方法的设计过程第25-26页
   ·基于“楔导”和“锥导”混合流场的密切锥乘波机设计第26-28页
   ·设计参数的选取第28-31页
   ·前缘、激波、上表面设计第31-32页
   ·乘波体下表面设计第32-38页
     ·“楔导”流场的生成第33页
     ·“锥导”流场的生成第33-37页
     ·“流线追踪”法生成下表面第37-38页
   ·气动力计算第38-39页
   ·摩擦力计算第39-41页
     ·层流区摩擦力计算第39-40页
     ·紊流区摩擦力计算第40页
     ·转捩问题第40-41页
   ·前体设计结果第41-42页
   ·前体设计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进气道、燃烧室及后体设计第43-51页
   ·进气转折坡面设计第43-46页
   ·燃烧室设计第46-47页
   ·喷口设计第47-48页
   ·后体设计第48-51页
第六章 一体化设计结果及数值验证第51-54页
   ·设计条件第51-52页
   ·数值验证第52-54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析与对策
下一篇: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的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