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文学场的由来 | 第6-11页 |
| 第1章 布迪厄文学场的理论架构 | 第11-32页 |
| ·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的构建步骤 | 第11-16页 |
| ·分析《情感教育》的文学场 | 第16-20页 |
| ·构架福楼拜时期的文学场 | 第20-32页 |
| ·自主性的获得 | 第20-26页 |
| ·双重结构的出现 | 第26-28页 |
| ·象征财富的市场 | 第28-32页 |
| 第2章 文学场的基本性质 | 第32-46页 |
| ·多种资本的角逐 | 第32-36页 |
| ·自主性 | 第36-40页 |
| ·历史化与去历史化 | 第40-43页 |
| ·位置、配置、占位与位移 | 第43-45页 |
| ·文学场的边界 | 第45-46页 |
| 第3章 文学场理论的应用 | 第46-54页 |
| ·文学场理论的跨语境转换 | 第46-49页 |
| ·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 第49-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