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绪论 | 第11-13页 |
| 第1章 设备点检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 第13-23页 |
| ·设备维修制度的现状及其发展 | 第13-15页 |
| ·设备运行状态点检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点检应用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电厂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 | 第17-19页 |
| ·目前点检定修管理与故障诊断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与故障诊断信息系统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 | 第20-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章节结构 | 第21-23页 |
| 第2章 系统分析 | 第23-30页 |
| ·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 ·点检定修制的组织机构分析 | 第24页 |
| ·点检定修管理与故障诊断的业务流程分析 | 第24-26页 |
| ·闭环点检定修作业流程 | 第24-25页 |
| ·点检业务的流程 | 第25-26页 |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26-28页 |
| ·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 第3章 系统设计 | 第30-50页 |
| ·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 第30-32页 |
| ·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31-32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2-37页 |
| ·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 | 第32-33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3-35页 |
| ·系统的物理结构 | 第35-36页 |
| ·系统的层次模型 | 第36-37页 |
|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设计方法 | 第37-38页 |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37页 |
| ·系统设计方法 | 第37-38页 |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8-45页 |
| ·基础管理模块 | 第38-39页 |
| ·标准化管理模块 | 第39-40页 |
| ·点检记录管理模块 | 第40页 |
| ·点检工作管理模块 | 第40-41页 |
| ·数据趋势曲线模块 | 第41页 |
| ·查询与统计模块 | 第41-42页 |
| ·设备状态分析模块 | 第42页 |
| ·故障诊断模块 | 第42-43页 |
| ·通信与接口模块 | 第43页 |
| ·系统维护模块 | 第43页 |
| ·各模块间的关联关系 | 第43-45页 |
| ·系统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第45-50页 |
| ·配置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 | 第46-47页 |
| ·特征状态参数和报警设置 | 第47页 |
| ·设备故障编码体系 | 第47-48页 |
| ·设备树的生成 | 第48页 |
| ·数据库设计方法 | 第48-50页 |
| 第4章 设备状态分析与计算研究 | 第50-81页 |
| ·设备状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6页 |
| ·运行状态分级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 ·报警阀值自适应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点检周期优化存在的问题 | 第53-55页 |
| ·预知维修中设备状态预测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设备状态模型的构建 | 第56-67页 |
| ·设备常见的故障模式 | 第56-58页 |
| ·设备的劣化过程及建模的前提 | 第58-59页 |
| ·模型构建的概率神经网络方法 | 第59-61页 |
| ·平滑因子的计算 | 第61-62页 |
| ·构建模型的数据处理 | 第62-65页 |
| ·模型的分析 | 第65-67页 |
| ·自适应报警线的确定 | 第67-72页 |
| ·自适应报警阀值的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 ·自适应报警线的物理意义 | 第69-70页 |
| ·状态报警线的自适应性 | 第70-72页 |
| ·设备平稳运行量化指标和点检周期优化 | 第72-77页 |
| ·设备平稳运行的量化指标 | 第72-74页 |
| ·量化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 ·点检周期的优化 | 第75-77页 |
| ·设备状态预测 | 第77-81页 |
| ·传统预测方法在设备状态预测上的问题 | 第77-78页 |
| ·变步长数据的预测 | 第78-81页 |
| 第5章 系统实现及其运行结果 | 第81-85页 |
| ·系统运行的主界面 | 第81页 |
| ·查询操作界面 | 第81-84页 |
| ·按路线查询 | 第81-82页 |
| ·月点检报告的作成操作 | 第82-84页 |
| ·点检记录的上传操作 | 第84-8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5-88页 |
| ·主要工作 | 第85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