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前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产业集群的理论概述 | 第13-18页 |
(一)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1、产业集群的内涵 | 第13-14页 |
2、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4-15页 |
3、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第15-16页 |
(二) 特色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1、特色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2、特色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三、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的识别及形成机制 | 第18-33页 |
(一) 淄博市经济概况及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 第18-23页 |
1、淄博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2、淄博市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 第19-22页 |
3、淄博市特色产业现状 | 第22-23页 |
(二) 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的识别 | 第23-27页 |
1、产业集群识别方法选择 | 第23-24页 |
2、区位商法对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的识别 | 第24-25页 |
3、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识别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三) 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第27-33页 |
1、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机制 | 第28-29页 |
2、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 第29-32页 |
3、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保障机制 | 第32-33页 |
四、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42页 |
(一) 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第33-37页 |
1、医药产业 | 第33-34页 |
2、泵和电机产业 | 第34-35页 |
3、建筑陶瓷产业 | 第35页 |
4、陶瓷产业 | 第35-37页 |
5、氯碱产业 | 第37页 |
6、造纸产业 | 第37页 |
(二) 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2页 |
1、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 | 第37-38页 |
2、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3、缺乏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 第39页 |
4、部分产业园区产业特色不明显 | 第39-40页 |
5、集群存在外部不经济现象 | 第40-41页 |
6、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 第41-42页 |
五、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 | 第42-47页 |
(一) 发展思想 | 第42页 |
(二) 发展原则 | 第42-43页 |
(三) 发展方向及重点 | 第43-47页 |
1、医药产业集群 | 第43-44页 |
2、泵和电机产业集群 | 第44页 |
3、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 第44页 |
4、陶瓷产业集群 | 第44-45页 |
5、氯碱产业集群 | 第45页 |
6、造纸产业集群 | 第45-47页 |
六、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推进措施 | 第47-52页 |
(一) 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 | 第47-48页 |
1、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 第47页 |
2、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培育集群载体 | 第47-48页 |
3、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 | 第48页 |
(二)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 第48-50页 |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集群优化升级 | 第48-49页 |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发挥集群品牌效应 | 第49-50页 |
3、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产业集群 | 第50页 |
(三) 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作用 | 第50-52页 |
1、完善行业协会的功能 | 第50-51页 |
2、加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 第51页 |
3、突出科研机构的核心地位 | 第51-52页 |
七、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