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导言 | 第13-23页 |
| 一、选题旨趣 | 第13-17页 |
| 二、研究回顾 | 第17-20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 第一章、“千年民族之脑精”——中国古代的历史教育 | 第23-69页 |
| 一、讲古教育 | 第23-28页 |
| 二、史官教育 | 第28-32页 |
| 三、儒家教育 | 第32-37页 |
| 四、经史教育(上) | 第37-46页 |
| 五、经史教育(中) | 第46-56页 |
| 六、经史教育(下) | 第56-69页 |
| 第二章、“未学英雄先学道”——个人成长与历史教育 | 第69-89页 |
| 一、“新会岛民” | 第70-73页 |
| 二、“弱冠时名” | 第73-78页 |
| 三、“万木草堂” | 第78-85页 |
| 四、“千年变局” | 第85-89页 |
| 第三章、“誓起民权移旧俗”——变法维新与历史教育 | 第89-113页 |
| 一、主要活动 | 第91-97页 |
| 二、主要特征 | 第97-108页 |
| 三、主要影响 | 第108-113页 |
| 第四章、“更研哲理牖新知”——“新民”与历史教育 | 第113-161页 |
| 一、主要活动 | 第115-130页 |
| 二、主要特征 | 第130-141页 |
| 三、主要影响 | 第141-161页 |
| 第五章、“著论求为百世师”——著述讲学与历史教育 | 第161-211页 |
| 一、主要活动 | 第162-183页 |
| 二、主要特征 | 第183-193页 |
| 三、主要影响 | 第193-211页 |
| 结语 | 第211-2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229页 |
| 后记 | 第2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