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代“敬老”法律制度透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尊老敬老”的历史渊流第9-18页
 一、先秦“敬老”传统的形成第9-14页
  (一) 夏商周“敬老”理念之雏形第10-12页
  (二) 儒家“敬老”理论的提出第12-14页
 二、汉唐时期“敬老”传统的发展第14-18页
  (一) “敬老”观念日渐强化第14-15页
  (二) “敬老”传统法律化第15-18页
第二章 唐代“敬老”法律制度详解第18-43页
 一、身份尊宠第18-24页
  (一) “敬老”宣教第18-22页
  (二) “政治”礼遇第22-24页
 二、经济优待第24-31页
  (一) 生活保障第25-28页
  (二) 赋役减免第28-29页
  (三) 年节赏赐第29-31页
 三、家长特权第31-37页
  (一) “家长”权威第32-34页
  (二) 严惩“不孝”第34-37页
 四、司法保护第37-43页
  (一) 刑罚宽宥第37-41页
  (二) 囚押悯恤第41-43页
第三章 唐代“敬老”制度价值评析第43-52页
 一、“敬老”制度的基础及合理价值第43-47页
  (一) 人性的情感基础第43-44页
  (二) “家国同体”社会结构的需要第44-46页
  (三) 小农经济形态的必然第46-47页
 二、唐代“敬老”制度的历史局限性第47-52页
  (一) “敬老”制度与政治伦理性第47-48页
  (二) “敬老”制度与人格不平等第48-50页
  (三) “敬老”制度与社会保守、僵化第50-52页
第四章 唐代“敬老”制度的现代启示第52-56页
 一、敬老文化:中华伦理的鲜明特征第52-53页
 二、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敬老文化”第53-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故意杀人罪量刑基准研究
下一篇:论生育权行使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