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第一节 问题陈述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六节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公用事业改革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市场经济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节 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价理论 | 第29-31页 |
第四节 自动控制理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建国后我国高校后勤保障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 第34-37页 |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保障 | 第34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后勤保障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保障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高校后勤保障稳定性评价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37-59页 |
第一节 高校后勤保障的稳定性原理 | 第37-41页 |
第二节 高校后勤保障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 第41-47页 |
第三节 高校后勤保障的稳定性评价模型构建 | 第47-59页 |
第五章 高校后勤保障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在上海A学院中的模拟运用 | 第59-64页 |
第一节 上海A学院后勤保障概况 | 第59-60页 |
第二节 上海A学院后勤保障稳定性模拟评价 | 第60-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65-66页 |
附录: 上海A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 第66-70页 |
第一节 上海A学院后勤服务管理协议 | 第66-68页 |
第二节 上海A学院第二食堂引进社会餐饮力量及日常管理方案 | 第68-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