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网络流媒体 | 第8-11页 |
·网络流媒体的概念 | 第8-9页 |
·网络流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9-10页 |
·网络流媒体的传输方式与特点 | 第10-11页 |
·网络电视 | 第11-12页 |
·网络电视的概念与特点 | 第11页 |
·网络电视在我国的发展 | 第11-12页 |
·研究问题及其意义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工作总结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网络电视的相关技术 | 第14-23页 |
·图象压缩编码 | 第14-18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图象的表示 | 第14页 |
·图象压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4-15页 |
·图象压缩标准 | 第15页 |
·MPEG-2 | 第15-18页 |
·MPEG-2 基本编码方案 | 第15-17页 |
·MPEG-2 传输流 | 第17-18页 |
·传输协议 | 第18-22页 |
·网络分层结构概述 | 第18-19页 |
·TCP 和UDP 协议 | 第19-20页 |
·RTP 协议 | 第20-21页 |
·MPEG-2 TS 在RTP 协议中的封装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网络电视的推送系统 | 第23-41页 |
·网络电视推送系统功能简介 | 第23-24页 |
·ASI 到SPI 转换方案的设计 | 第24-38页 |
·ASI 与SPI 简介 | 第24-28页 |
·ASI 接口 | 第24-27页 |
·SPI 接口 | 第27-28页 |
·ASI 到SPI 的转换方案 | 第28-35页 |
·CY7B933 芯片介绍 | 第28-30页 |
·三种转换方案及其比较 | 第30-35页 |
·自适应TS 包同步头搜索方法 | 第35-38页 |
·ASI 环出电路的设计 | 第38-39页 |
·ASI 环出电路的必要性 | 第38页 |
·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39页 |
·ASI 码流的均衡 | 第38页 |
·ASI 码流的驱动 | 第38-39页 |
·ASI 环出电路的性能 | 第39页 |
·MPEG-2 TS 解复用与打IP 包发送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MPEG-2 TS 的统计特性及其建模 | 第41-61页 |
·对MPEG-2 TS 建模的需求 | 第41页 |
·对视频流建模的研究背景 | 第41-42页 |
·MPEG-2 TS 的统计特性及其分析 | 第42-57页 |
·视频源与分析工具 | 第42-43页 |
·帧的轨迹 | 第43-46页 |
·概率分布 | 第46-52页 |
·相关性 | 第52-54页 |
·I 帧、P 帧、B 帧与GOP 的关系 | 第54-57页 |
·MPEG-2 TS 建模方案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网络服务质量对MPEG-2 TS 传输的影响 | 第61-83页 |
·网络服务质量 | 第61-63页 |
·网络服务质量参数 | 第61-62页 |
·抖动测量实验 | 第62-63页 |
·传输抖动对基于IP 的MPEG-2 TS 传输的影响 | 第63-77页 |
·衡量抖动影响的模型 | 第64-68页 |
·模型的模拟结果 | 第68-75页 |
·模型的另一应用 | 第75-77页 |
·IP 包丢失对网络电视图象质量的影响 | 第77-82页 |
·图象质量的评价方法 | 第77-79页 |
·实验验证 | 第79-82页 |
·实验环境与方法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92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