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式水平臂三坐标测量机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6页 |
| ·三坐标测量机发展的概括及发展趋势 | 第6-9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6-7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7页 |
| ·发展趋势 | 第7-9页 |
| ·三坐标测量机的误差补偿技术 | 第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 第二章 三坐标测量机的主机 | 第11-19页 |
| ·三坐标测量机的主机 | 第11-15页 |
| ·框架结构 | 第11-14页 |
| ·导轨 | 第14页 |
| ·标尺系统 | 第14页 |
| ·材料 | 第14-15页 |
| ·双臂式水平臂三坐标测量机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 第15-19页 |
| ·特点 | 第15-18页 |
| ·主要技术指标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机构误差分析和误差补偿模型建立 | 第19-34页 |
| ·机构误差的分析 | 第19-22页 |
| ·滚动导轨误差 | 第20-22页 |
| ·机体刚度误差 | 第22页 |
| ·阿贝误差 | 第22页 |
| ·装配误差 | 第22页 |
| ·误差补偿模型的意义 | 第22-23页 |
| ·误差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 ·坐标系的平移和旋转 | 第23-24页 |
| ·非刚体模型的推导 | 第24-28页 |
| ·附加函数的推导 | 第28-34页 |
| ·横梁分析 | 第28-30页 |
| ·立柱分析 | 第30-32页 |
| ·附加函数的理论公式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误差测量和补偿软件 | 第34-47页 |
| ·不含附加函数误差的测量 | 第34-39页 |
| ·定位误差的测量 | 第34-35页 |
|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 第35-37页 |
| ·角运动误差的测量 | 第37-39页 |
| ·含有附加函数误差的测量和计算 | 第39-42页 |
| ·附加函数的计算 | 第39-42页 |
| ·含附加函数项误差的计算 | 第42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定位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 ·角运动误差分析 | 第43页 |
| ·直线度误差分析 | 第43-44页 |
| ·误差补偿软件 | 第44-47页 |
| ·软件的编制 | 第44-46页 |
| ·三次样条插值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误差补偿效果验证 | 第47-52页 |
| ·单轴误差补偿结果 | 第47-50页 |
| ·左水平臂单轴误差补偿 | 第47-48页 |
| ·右水平臂单轴误差补偿 | 第48-50页 |
| ·空间误差补偿结果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6页 |
| 附录 | 第5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