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系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CAD发展概况 | 第9页 |
| ·国外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概况 | 第9页 |
| ·国内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我国桥梁桩基础CAD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第2章 桥梁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 第14-36页 |
| ·概述 | 第14页 |
| ·桩基础的构造 | 第14-15页 |
| ·桩的布置和间距 | 第14-15页 |
| ·承台的构造及桩与承台的联结 | 第15页 |
| ·桩基础力学计算模型 | 第15-16页 |
| ·桩基础设计与检算内容 | 第16-17页 |
| ·桩基础内力和位移计算 | 第17-36页 |
| ·单桩的受力分析 | 第17-21页 |
| ·群桩基础的平面分析 | 第21-30页 |
| ·群桩基础的空间分析 | 第30-36页 |
| 第3章 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 | 第36-51页 |
| ·概述 | 第36-38页 |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概述 | 第36-37页 |
| ·CAD系统的构成 | 第37-38页 |
| ·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组成 | 第38-40页 |
| ·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简介 | 第38页 |
| ·系统的结构 | 第38-40页 |
|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 第40页 |
| ·桥梁桩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分析过程 | 第40-51页 |
| ·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功能实现的简介 | 第40-41页 |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41-43页 |
| ·前处理部分 | 第43-44页 |
| ·核心计算部分 | 第44-46页 |
| ·后处理部分 | 第46-51页 |
| 第4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1-70页 |
| ·概述 | 第51页 |
| ·工程概况 | 第51-53页 |
| ·程序的安装与启动 | 第53-54页 |
| ·[建立控制参数]菜单 | 第54-56页 |
| ·[设计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 ·[设计要求与算法]设置 | 第55页 |
| ·[输出结果]设置 | 第55-56页 |
| ·[输入计算数据]菜单 | 第56-62页 |
| ·[选择计算单位制]设置 | 第56-57页 |
| ·[设计荷载]设置 | 第57页 |
| ·[桥台后桩身土压力]设置 | 第57页 |
| ·[类型设置] | 第57-58页 |
| ·[上部结构及承台尺寸]设置 | 第58-59页 |
| ·[设置桩] | 第59页 |
| ·[设置梁] | 第59-60页 |
| ·[输入桥台控制变量]设置 | 第60页 |
| ·[选取设计变量]设置 | 第60-61页 |
| ·[地基土层]设置 | 第61-62页 |
| ·[开始分析]按钮 | 第62页 |
| ·[计算结果]按钮 | 第62-63页 |
| ·[查看图形]按钮 | 第63页 |
| ·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建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