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药物的毒性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8-14页 |
| 导言 | 第14-15页 |
| 1 现代药理学毒理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 第15-24页 |
| ·毒性的概念 | 第15-16页 |
| ·毒性 | 第15页 |
| ·毒物 | 第15-16页 |
| ·中毒 | 第16页 |
| ·中药毒性的分级与标准 | 第16-17页 |
| ·古代本草毒性分级 | 第16页 |
| ·现代本草文献毒性分级与标准 | 第16页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毒性分级 | 第16-17页 |
| ·世界卫生组织毒性分级标准 | 第17页 |
| ·中药毒性与中药不良反应 | 第17-18页 |
| ·中药不良反应定义 | 第17页 |
| ·中药毒性与中药不良反应区别 | 第17-18页 |
| ·药理/毒理学对中药毒性的研究范围 | 第18-23页 |
| ·中药毒性成分研究 | 第18-20页 |
| ·中药毒性因素研究 | 第20-21页 |
| ·作用机理研究 | 第21-23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23-24页 |
| 2 历代医家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 第24-30页 |
| ·“毒”字的出现与辞义 | 第24页 |
| ·毒性与毒物 | 第24-25页 |
| ·药物毒性 | 第25-28页 |
| ·药物毒性即是药性 | 第25-26页 |
| ·药物毒性为特定的药性 | 第26-27页 |
| ·药物毒性可分大小 | 第27页 |
| ·药物毒性可损害人体 | 第27-28页 |
| ·药物毒性与毒药 | 第28-29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29-30页 |
| 3 《伤寒论》毒性药物及药物毒性 | 第30-56页 |
| ·古今文献都记载有毒性 | 第30-41页 |
| ·大戟(京大戟) | 第30-31页 |
| ·巴豆 | 第31-32页 |
| ·水蛭 | 第32-33页 |
| ·半夏 | 第33-34页 |
| ·瓜蒂(甜瓜蒂) | 第34页 |
| ·甘遂 | 第34-35页 |
| ·杏仁(苦杏仁) | 第35页 |
| ·芒硝 | 第35-36页 |
| ·附子 | 第36-37页 |
| ·芫花 | 第37-38页 |
| ·虻虫 | 第38页 |
| ·酒 | 第38-39页 |
| ·商陆 | 第39-40页 |
| ·蜀椒(椒目) | 第40页 |
| ·蜀漆 | 第40-41页 |
| ·吴茱萸 | 第41页 |
| ·古今文献毒性记载不同 | 第41-55页 |
| ·白头翁 | 第41-42页 |
| ·竹叶(淡竹叶) | 第42-43页 |
| ·芍药(白芍) | 第43页 |
| ·厚朴 | 第43-44页 |
| ·桂枝 | 第44页 |
| ·桔梗 | 第44-45页 |
| ·海藻 | 第45页 |
| ·干姜 | 第45-46页 |
| ·旋覆花 | 第46页 |
| ·连翘 | 第46-47页 |
| ·白蜜(蜂蜜) | 第47页 |
| ·葶苈子 | 第47-48页 |
| ·大黄 | 第48-49页 |
| ·升麻 | 第49-50页 |
| ·桃仁 | 第50页 |
| ·瓜篓根(天花粉) | 第50-51页 |
| ·麻黄 | 第51-52页 |
| ·细辛 | 第52-53页 |
| ·铅丹 | 第53-54页 |
| ·人参 | 第54-55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55-56页 |
| 4 《伤寒论》对药物毒性的控制 | 第56-67页 |
| ·毒性的剂量控制 | 第56-57页 |
| ·小量试服逐渐递增中病即止 | 第56页 |
| ·根据不同体质或病症调整剂量 | 第56-57页 |
| ·炮制制毒 | 第57-60页 |
| ·火制法 | 第57-59页 |
| ·水制法 | 第59-60页 |
| ·制霜法 | 第60页 |
| ·煎煮制毒 | 第60-62页 |
| ·先煎久煎 | 第60-61页 |
| ·去滓再煎 | 第61页 |
| ·煎煮丸药 | 第61页 |
| ·以蜜煎药 | 第61-62页 |
| ·配伍制毒 | 第62-64页 |
|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 | 第62-63页 |
| ·附子与大黄配伍 | 第63页 |
| ·吴茱萸与生姜、大枣配伍 | 第63-64页 |
| ·半夏与生姜相配伍 | 第64页 |
| ·配伍补脾胃药以减药毒 | 第64页 |
| ·选择合理剂型和用法 | 第64-66页 |
| ·剂型 | 第64-65页 |
| ·用法 | 第65-66页 |
| ·总结 | 第66-67页 |
| 5 从对细辛的争议来探讨《伤寒论》药物的毒性问题 | 第67-78页 |
| ·张仲景《伤寒论》中细辛的运用 | 第67-68页 |
| ·有关细辛药源的争议 | 第68-69页 |
| ·品种 | 第68-69页 |
| ·采集时间 | 第69页 |
| ·用药部位的争议 | 第69-71页 |
| ·细辛古时药用部位 | 第69-70页 |
| ·细辛现代药用部位 | 第70-71页 |
| ·细辛有毒与无毒的争议 | 第71-73页 |
| ·无毒说 | 第71页 |
| ·有毒说 | 第71-72页 |
| ·细辛毒性成分的争议 | 第72-73页 |
| ·细辛用量的争议 | 第73-75页 |
| ·剂量 | 第73-74页 |
| ·单用与用末 | 第74-75页 |
| ·《伤寒论》中细辛用量 | 第75页 |
| ·可用与不可用的争议 | 第75-77页 |
| ·不良反应报告及研究证实马兜铃酸毒性 | 第75页 |
| ·马兜铃酸没有安全服用剂量 | 第75-76页 |
| ·细辛马兜铃酸 I 含量的研究结果 | 第76页 |
| ·含马兜铃酸中药被多国禁用或重新评估其安全性 | 第76-77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77-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引用文献 | 第79-8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作者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