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杂草研究的基本情况第10-11页
   ·杂草给生产造成的损失第10-11页
   ·杂草与作物间的竞争第11页
 2 杂草的防治第11-13页
   ·杂草防治的历史第11-12页
   ·杂草的生物防治第12-13页
 3 微生物除草剂第13-17页
   ·潜能微生物第13-14页
   ·我国利用病原微生物防除杂草的研究概况第14页
   ·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概况第14-16页
   ·真菌除草剂及其开发步骤第16-17页
 4 红花酢浆草第17-20页
   ·病原介绍第18-19页
   ·红花酢浆草的防治第19-20页
引言第20-21页
第一章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第21-24页
   ·供试材料第21页
     ·寄主材料第21页
     ·培养基配方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观察镜检第21页
     ·病原菌的分离第21页
     ·致病性测定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3页
     ·病原形态第22页
     ·病害症状特点第22页
     ·菌落形态描述第22-23页
     ·致病性测定第23页
   ·结论与讨论第23-24页
第二章 红花酢浆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4-35页
   ·供试材料第24-25页
     ·供试菌种第24页
     ·培养基配方第24-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控制相对湿度化学剂液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7页
     ·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第25-26页
     ·人工诱发分生孢子的产生第26-27页
     ·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菌丝的生长特性第27-31页
     ·人工诱发分生孢子的产生第31-32页
     ·分生孢子的萌发特性第32-33页
   ·结论与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病原菌液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第35-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材料第35页
     ·试验方法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菌丝干重的测量结果第36页
     ·菌球大小、密度的测量结果第36-37页
     ·离体接种试验的结果第37页
   ·结论与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主要作物的安全性测试第38-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材料第38页
     ·研究方法第38-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页
   ·结论与讨论第40-42页
小结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图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再研究
下一篇:交通肇事逃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