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1章 “以人为本”的历史追溯 | 第7-13页 |
·“以人为本”概念的阐释 | 第7-9页 |
·西方关于以人为本”概念的主要观点 | 第7-8页 |
·我国关于以人为本”概念的主要观点 | 第8-9页 |
·“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追溯 | 第9-13页 |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追溯 | 第9-11页 |
·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追溯 | 第11-13页 |
第2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革命性 | 第13-25页 |
·马克思对“人”的阐释 | 第13-16页 |
·马克思对“人”的命题诠释 | 第13-14页 |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 第14-16页 |
·马克思对以往“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第16-19页 |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对过去的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批判性继承 | 第16-18页 |
·以往人本主义的缺陷 | 第18-19页 |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法哲学的内容 | 第19-25页 |
·马克思关于法及法的本质的诊释 | 第19-20页 |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法哲学的内容 | 第20-25页 |
第3章 我国当代“以人为本”法制社会的建构 | 第25-42页 |
·我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25-28页 |
·对我国现行法文化观念的批判分析 | 第28-29页 |
·构建“以人为本”的法制精神 | 第29-42页 |
·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追求 | 第29-30页 |
·培育“以人为本”的法制观念 | 第30-32页 |
·培育“以人为本”的法制信仰 | 第32-36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 | 第36-39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