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国内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内容框架 | 第11-14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概述 | 第14-34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 第14-22页 |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14-15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及基本功能 | 第15-17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 第17-22页 |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7页 |
·美国的一体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 第22-24页 |
·日本双轮驱动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 第24-26页 |
·澳大利亚政府主导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 第26-27页 |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 第27-28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具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 第28-29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有效的法律保护 | 第29页 |
·吉林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 第29-33页 |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第29-30页 |
·吉林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5页 |
·DEMATEL 法及其实施步骤 | 第34-36页 |
·应用DEMATEL 法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第36-38页 |
·影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因素分析模型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分析 | 第41-44页 |
·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的特点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理论及模式研究 | 第45-66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45-51页 |
·技术创新 | 第45-47页 |
·制度创新 | 第47-51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研究 | 第51-60页 |
·专家+涉农企业+示范农户模式 | 第51-53页 |
·专家+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示范农户模式 | 第53-55页 |
·专家+示范基地+示范农户模式 | 第55-57页 |
·专家+技术成果+示范农户模式 | 第57-58页 |
·专家+示范大院+示范农户模式 | 第58-60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同模式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60-65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 | 第60-62页 |
·模糊综合评判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模式选择中的应用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吉林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对策 | 第66-79页 |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原则 | 第66-68页 |
·政府引导原则 | 第66页 |
·项目推动原则 | 第66页 |
·市场运作原则 | 第66-67页 |
·突出主体原则 | 第67页 |
·专家领办原则 | 第67页 |
·示范引导原则 | 第67-68页 |
·资源禀赋与吉林省农村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 | 第68-70页 |
·吉林省区域资源禀赋 | 第68页 |
·吉林省农村产业科技服务系统的创新 | 第68-70页 |
·吉林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70-74页 |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利益驱动的分配机制过渡 | 第70-71页 |
·积极培育农村科技创新主体 | 第71-72页 |
·拓宽农村科技服务经费渠道 | 第72-73页 |
·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73页 |
·加强对广大农民进行普及性系统教育 | 第73-74页 |
·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优势分析 | 第74-78页 |
·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主体优势 | 第74-75页 |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赢机制 | 第75-76页 |
·节约成本,效益和效率倍增的联动机制 | 第76页 |
·提高农业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快农业新科技的转化速度 | 第76-77页 |
·规避农民采用农业新科技的风险 | 第77页 |
·调节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矛盾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本文结论 | 第79-80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摘要 | 第86-88页 |
ABSTRACT | 第88-91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主要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