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重点 | 第11-12页 |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特性分析 | 第13-23页 |
| ·施工路段人的交通特性 | 第13-16页 |
| ·驾驶员信息需要 | 第13-14页 |
| ·驾驶员处理信息的方式 | 第14-15页 |
| ·驾驶行为的三阶段 | 第15页 |
| ·驾驶行为特征 | 第15-16页 |
| ·施工路段车辆运行特性 | 第16-17页 |
| ·汇入车辆造成施工路段交通流的重分布 | 第16页 |
| ·超车道上车辆优先通行 | 第16-17页 |
| ·行车道汇流的强制性 | 第17页 |
| ·施工路段道路基本特性 | 第17-18页 |
| ·施工路段交通流特性 | 第18-22页 |
| ·车头时距 | 第18-19页 |
| ·车速 | 第19-20页 |
| ·车道占有率 | 第20页 |
| ·车辆汇入特征 | 第20-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 第23-32页 |
| ·交通组织原则 | 第23页 |
| ·交通组织方案建立流程 | 第23-24页 |
| ·施工路段各控制段的长度 | 第24-27页 |
| ·施工预告段 | 第24-25页 |
| ·施工过渡段 | 第25页 |
| ·施工缓冲段 | 第25页 |
| ·施工作业段 | 第25-27页 |
| ·施工路段的限速 | 第27-28页 |
| ·施工路段限速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 ·施工路段限速的设置 | 第28页 |
| ·施工路段交通标志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 第28-31页 |
| ·施工路段交通标志的设置 | 第28-30页 |
| ·施工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2-3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 第32页 |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2-3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 | 第33-35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页 |
| ·指标的筛选 | 第33-34页 |
| ·指标的定义 | 第34-35页 |
| ·评价标准确定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 第38-46页 |
| ·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评价 | 第38页 |
|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比选 | 第38-39页 |
|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 第38页 |
| ·多属性和多目标决策方法 | 第38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3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 第39页 |
|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在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 第39-45页 |
| ·指标的预处理 | 第39-40页 |
| ·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的动态综合评价 | 第40-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仿真案例及评价 | 第46-50页 |
| ·交通仿真软件的简介 | 第46-47页 |
| ·交通系统仿真的概念 | 第46页 |
| ·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简介 | 第46-47页 |
| ·典型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VISSIM仿真 | 第47-48页 |
| ·施工路段交通仿真模型以及仿真步骤 | 第47-48页 |
| ·施工路段交通仿真结果 | 第48页 |
| ·对仿真案例进行动态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附件A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交通标志 | 第53-55页 |
| 附件B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仿真效果图 | 第55-56页 |
| 附件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