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1 背景 | 第12-14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1 研究设计 | 第15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样本量估计 | 第15-16页 |
3 调查工具和观察指标 | 第16-17页 |
·亚低温治疗临床观察表 | 第16页 |
·观察指标及疗效预后评估 | 第16-17页 |
4 研究步骤 | 第17-19页 |
·步骤 | 第17-18页 |
·亚低温不同降温方法 | 第18-19页 |
5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选择性偏倚 | 第19页 |
·衡量性偏倚 | 第19页 |
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9页 |
7 伦理原则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路线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34页 |
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第21-23页 |
2 血管内低温组与传统低温组的时间窗、时程与复温时间 | 第23页 |
3 血管内低温组与传统低温组的达标时间、稳定性和有创治疗发生率 | 第23-24页 |
4 血管内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 第24-26页 |
5 血糖及血乳酸 | 第26-27页 |
6 并发症 | 第27-29页 |
·血管内亚低温治疗对一般生命体征的影响 | 第27-28页 |
·动脉血气分析 | 第28页 |
·凝血时间和血小板 | 第28页 |
·肺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脑疝 | 第28-29页 |
·BSAS评估 | 第29页 |
7 疗效与预后 | 第29-31页 |
·三组治疗前后GCS变化 | 第29-30页 |
·三组预后GOS评定 | 第30页 |
·死亡率 | 第30-31页 |
8 血管内低温对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 | 第31页 |
·两个亚低温治疗组护理工作量比较 | 第31页 |
·三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 第31页 |
9 血管内低温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血管内低温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血管内低温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第33页 |
·血管内低温患者达标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45页 |
1 血管内低温对颅脑损伤脑水肿及颅内压的影响 | 第34-35页 |
2 血管内低温原理及有关脑保护机理 | 第35-38页 |
·血管内低温技术原理 | 第35-36页 |
·亚低温脑保护机理 | 第36-38页 |
3 血管内低温对达标时间、稳定性和有创治疗发生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4 血管内低温对血糖、血乳酸的影响 | 第40-41页 |
5 血管内低温与并发症 | 第41-42页 |
6 血管内低温疗效与预后 | 第42-43页 |
7 血管内低温对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 | 第43页 |
8 血管内低温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综述 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与降温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59-7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