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7页 |
前言 | 第17-34页 |
1 实验动物-剑尾鱼简介 | 第17页 |
2 病原弧菌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3 鱼类的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第19-21页 |
·鱼类的免疫系统 | 第19-20页 |
·抗感染免疫 | 第20-21页 |
·体液免疫系统 | 第20页 |
·细胞免疫 | 第20-21页 |
·环境因子对鱼类免疫能力的影响 | 第21页 |
4 鱼类疫苗的研究及疫苗评价 | 第21-23页 |
·鱼类疫苗的研究 | 第21页 |
·目前鱼用疫苗的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5 热应激蛋白70 的研究进展 | 第23-33页 |
·HSP70 的类型及特点 | 第24-25页 |
·热应激蛋白的基因表达调节 | 第25页 |
·HSP70 在组织中的表达 | 第25-26页 |
·HSP70 的生物学功能 | 第26-30页 |
·HSP70 的分子伴侣作用 | 第26页 |
·HSP70 参与细胞骨架的形成与修复 | 第26页 |
·HSP70 调节酶的活性 | 第26-27页 |
·HSP70 调节细胞功能 | 第27页 |
·HSP70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 第27-30页 |
·感染对 HSPs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31页 |
·热应激蛋白在水产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 第33-34页 |
第一章 溶藻弧菌对剑尾鱼致病性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3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鱼 | 第34页 |
·菌株 | 第34页 |
·人工感染试验 | 第34页 |
·病原菌的再分离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 第34页 |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 | 第34-35页 |
·石蜡包埋 | 第34-35页 |
·切片 | 第35页 |
·染色 | 第35页 |
2 结果 | 第35-37页 |
·病原菌的分离及感染试验 | 第35-36页 |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剑尾鱼HSP70 家族两成员cDNA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0-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40-41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41页 |
·培养基 | 第41页 |
·常用溶液及缓冲液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剑尾鱼总RNA 提取 | 第42-43页 |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剑尾鱼cDNA 模板第一链的合成 | 第43页 |
·核心片段的扩增 | 第43-4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与纯化PCR 产物 | 第44-45页 |
·载体与基因的连接 | 第45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45-46页 |
·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46-47页 |
·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54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47页 |
·HSP70 家族两成员的序列分析 | 第47-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HSP70 的转录调控 | 第55页 |
·HSP70 的翻译 | 第55-56页 |
·HSP 的降解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热应激对剑尾鱼组织内HSP70 两成员mRNA 表达影响 | 第57-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实验鱼类 | 第57页 |
·热应激 | 第57页 |
·半定量测定HSP70 两成员的表达 | 第57-58页 |
2 结果 | 第58-59页 |
·热应激下HSP70 两家族成员在剑尾鱼组织内的表达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4页 |
·HSP70 与细胞的耐热性 | 第59-60页 |
·热休克反应的调节 | 第60-61页 |
·HSP 增强热耐受性的机制 | 第61-64页 |
·分子伴侣作用 | 第61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61-62页 |
·抗细胞凋亡作用 | 第62页 |
·协同免疫作用 | 第62-64页 |
第四章 溶藻弧菌感染对剑尾鱼组织内HSP70 两成员mRNA 表达的影响 | 第64-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实验鱼类 | 第64页 |
·实验条件 | 第64页 |
·溶藻弧菌感染 | 第64页 |
·RT-PCR 测定 HSP70 两成员的表达 | 第64-65页 |
2 结果 | 第65-67页 |
·溶藻弧菌感染对HSP70 成员一基因在剑尾鱼组织内表达的影响 | 第65页 |
·溶藻弧菌感染对HSP70 成员二基因在剑尾鱼组织内表达的影响 | 第65-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抗感染免疫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溶藻弧菌疫苗免疫后对剑尾鱼组织内HSP70两成员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0-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页 |
·溶藻弧菌灭活疫苗制作 | 第70页 |
·疫苗的安全性检测 | 第70页 |
·实验条件 | 第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2 结果 | 第70-72页 |
·溶藻弧菌疫苗免疫前后对 HSP70 成员一基因在剑尾鱼组织内表达的影响 | 第70页 |
·溶藻弧菌疫苗免疫前后对 HSP70 成员二基因在剑尾鱼组织内表达的影响 | 第70-72页 |
3 讨论 | 第72-74页 |
·HSP70 与抗原呈递 | 第72页 |
·HSP70 与免疫反应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溶藻弧菌感染和免疫对剑尾鱼T 淋巴细胞增殖及 IL-2 活性的影响 | 第74-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材料 | 第74页 |
·实验动物 | 第7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74页 |
·方法 | 第74-76页 |
·实验用溶藻弧菌制作 | 第74-75页 |
·实验用灭活疫苗制作 | 第75页 |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及被检材料的采取 | 第75页 |
·检测指标及其方法 | 第75-76页 |
·数据处理 | 第76页 |
2 结果 | 第76-79页 |
·溶藻弧菌感染和免疫后剑尾鱼脾脏IL-2 诱生活性变化 | 第76-77页 |
·溶藻弧菌感染和免疫后剑尾鱼脾脏 T 淋巴细胞增殖变化 | 第77-79页 |
3 讨论 | 第79-84页 |
·淋巴细胞 | 第79-81页 |
·1L-2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属特异性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