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生物体的氧化——抗氧化作用与疾病关系 | 第10-12页 |
| ·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 第12-13页 |
| ·天然抗养化剂——花色苷类化合物 | 第13-17页 |
| ·富含花色苷的黑色粮油作物 | 第17-18页 |
| ·立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3 种黑色粮油作物品种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含量比较 | 第19-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3 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的提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比较 | 第37-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3 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的纯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比较 | 第45-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讨论 | 第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3 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抗氧化作用稳定性比较 | 第54-6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 ·讨论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3 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特性与成分分析 | 第65-7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 ·讨论 | 第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