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1页 |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行业协会的涵义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26页 |
·行业协会的基本涵义 | 第11-14页 |
·行业协会的定义 | 第11页 |
·行业协会研究的历史沿革 | 第11-14页 |
·行业协会研究的理论工具 | 第14-19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4-17页 |
·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 | 第14-15页 |
·交易成本理论与行业协会 | 第15-17页 |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理论 | 第17-19页 |
·市民社会理论的提出 | 第17页 |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两分法” | 第17-18页 |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 | 第18页 |
·国家与社会“三分法”与行业协会 | 第18-19页 |
·行业协会的社会角色与功能 | 第19-26页 |
·行业协会的社会角色 | 第19-21页 |
·行业协会的特点 | 第19-20页 |
·行业协会是社会制约力量的重要体现 | 第20-21页 |
·行业协会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 第21页 |
·行业协会的社会功能 | 第21-26页 |
·市场失灵的纠正 | 第22-24页 |
·政府失灵的调节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与管理体制 | 第26-41页 |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及产生模式 | 第26-32页 |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 第26-27页 |
·我国改革开放后行业协会生成环境的变化 | 第27-30页 |
·市场空间的形成与发育 | 第27-28页 |
·社会领域的形成与发育 | 第28-30页 |
·我国行业协会的产生模式 | 第30-32页 |
·行政体制内生成的行业协会(自上而下型) | 第30-31页 |
·行政体制外生成的行业协会(市场内生型) | 第31-32页 |
·我国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 第32-37页 |
·我国社团管理体制概述 | 第33页 |
·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 第33-35页 |
·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 | 第34-35页 |
·行业协会的业务管理 | 第35页 |
·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35-37页 |
·受社团管理体制调整,针对性差 | 第36页 |
·分级双重管理体制 | 第36页 |
·“一业一会”的限制竞争体制 | 第36-37页 |
·现行管理体制下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权威性、公信度差、行业代表性不足 | 第37-38页 |
·“二政府”问题,主体独立性差,依附性强 | 第38页 |
·专业人才缺乏 | 第38-39页 |
·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欠缺 | 第39-40页 |
·行业协会对自身宗旨认识不充分 | 第40页 |
·难以被国外同类组织认可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我国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效应关系分析 | 第41-47页 |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国家、会员企业之间的效应关系 | 第41-45页 |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国家的效应关系分析 | 第41-43页 |
·政府创办行业协会的动力分析 | 第41-42页 |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国家之间的效应关系 | 第42-43页 |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会员企业的效应关系分析 | 第43-45页 |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对会员企业的吸引力 | 第43-44页 |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会员企业之间的效应关系 | 第44-45页 |
·市场内生型行业协会与国家、会员企业之间的效应关系 | 第45-47页 |
·市场内生型行业协会与会员企业之间的效应关系分析 | 第45-46页 |
·企业创办行业协会的动力分析 | 第45页 |
·市场内生型行业协会与会员企业的效应关系 | 第45-46页 |
·市场内生型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效应关系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国外行业协会与政府、会员企业相互关系的借鉴 | 第47-53页 |
·法国 | 第47-48页 |
·组织建设方面 | 第47-48页 |
·行业治理方面 | 第48页 |
·日本 | 第48-49页 |
·组织建设方面 | 第48-49页 |
·行业治理方面 | 第49页 |
·美国 | 第49-50页 |
·组织建设方面 | 第49-50页 |
·行业治理方面 | 第50页 |
·各国行业协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3页 |
·国家与社会合作的模式,适合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 | 第50-51页 |
·保证行业协会的主体独立性,是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证 | 第51页 |
·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需要政府的放权 | 第51-53页 |
第六章 行业协会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3-59页 |
·政府角度 | 第53-56页 |
·通过合理授权建立良性的行业协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 第53-55页 |
·变革现有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确保行业协会主体独立性 | 第55-56页 |
·必须建立起针对行业协会的专门法规体系 | 第56页 |
·企业角度 | 第56-59页 |
·把握机遇,自主发展 | 第56-57页 |
·完善内部机制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