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真正意义 | 第13-20页 |
·解读“中介空间” | 第13-14页 |
·中介空间的概念 | 第13页 |
·中介空间的功能 | 第13-14页 |
·中介空间的相对层次 | 第14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涵义 | 第14-16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概念解析 | 第15-16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意义 | 第16-20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现实意义 | 第16-18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哲学意义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构成类型与构成要素 | 第20-43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构成类型 | 第20-36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平面构成类型 | 第20-28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竖向构成类型 | 第28-36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36-38页 |
·物质构成要素 | 第36页 |
·人的要素 | 第36-37页 |
·城市历史文化要素 | 第37-38页 |
·实例 | 第38-43页 |
·大伦敦政府市政厅 | 第38-39页 |
·日本和歌山市立大学 | 第39-40页 |
·日本福冈博多水城 | 第40-41页 |
·野津原町市政厅 | 第41-42页 |
·中目黑GT广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化的中介空间的属性 | 第43-55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空间特性 | 第43-47页 |
·异质性 | 第43页 |
·边缘性 | 第43-44页 |
·模糊性 | 第44-46页 |
·渗透、流动性 | 第46-47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界面特性 | 第47-49页 |
·界面的开放性 | 第47-48页 |
·界面的层次性 | 第48页 |
·界面的连续性 | 第48页 |
·界面的时间性 | 第48-49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行为特性 | 第49-51页 |
·行为层次 | 第49-50页 |
·行为特征 | 第50-51页 |
·体验感知特性 | 第51-52页 |
·模糊性感知 | 第51-52页 |
·潜在性感知 | 第52页 |
·人文特性 | 第52-55页 |
·诠释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混沌哲学 | 第52-53页 |
·诠释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拓扑学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城市作用 | 第55-68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空间模式 | 第55-60页 |
·枢纽式 | 第56页 |
·网络式 | 第56-58页 |
·延续式 | 第58-60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对城市空间的作用 | 第60-68页 |
·补充作用 | 第60-61页 |
·缝合作用 | 第61-62页 |
·连续作用 | 第62-64页 |
·消解作用 | 第64-66页 |
·催化作用 | 第66-68页 |
第六章 创作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 | 第68-78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68-70页 |
·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 | 第68页 |
·开放性与通达性原则 | 第68-69页 |
·多义性与可选择原则 | 第69-70页 |
·关联性与相对独立原则 | 第70页 |
·创作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 | 第70-78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组合方式 | 第70-75页 |
·城市公共化中介空间的创作手法 | 第75-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图表目录 | 第83-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