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1.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脂肪与肉质相关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风味物质的种类 | 第12页 |
| ·香味物质的产生途径及其种类 | 第12-14页 |
| ·不同部位的脂肪对肉质影响的比较 | 第14-15页 |
| ·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FABPs的概述 | 第15页 |
| ·FABPs的结构特点 | 第15-16页 |
|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 ·Ex-FABP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Ex-FABP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 ·Ex-FABP基因作为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26页 |
| ·实验动物及其饲养设计 | 第21-23页 |
| ·性状的测定和血样的采集 | 第23页 |
| ·常规屠体性状的测定 | 第23页 |
| ·肉质性状的测定 | 第23页 |
| ·血样的采集 | 第23页 |
| ·试验所用工具酶和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有关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 ·试验所用的引物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31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27页 |
| ·PCR扩增 | 第27-28页 |
| ·PCR扩增产物的SSCP分析 | 第28-29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Ex-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 | 第29页 |
| ·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 第29页 |
| ·群体遗传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 ·不同品种(品系)肉鸡基因型分布的X~3检验 | 第30页 |
| ·Ex-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基因型对肉鸡IMF含量和腹脂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 ·基因组DNA抽提结果 | 第31页 |
| ·PCR扩增结果 | 第31-34页 |
| ·引物P1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 ·引物P2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2页 |
| ·引物P3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2页 |
| ·引物P4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 ·引物P5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3页 |
| ·引物P6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3页 |
| ·引物P7 PCR产物的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 ·PCR-SSCP多态性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 ·引物P1 PCR-SSCP检测结果 | 第34页 |
| ·引物P2 PCR-SSCP检测结果 | 第34页 |
| ·引物P3 PCR-SSCP检测结果 | 第34页 |
| ·引物P5 PCR-SSCP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 ·引物P7 PCR-SSCP检测结果 | 第35页 |
| ·引物P4和引物P6 PCR-SSCP检测结果 | 第35页 |
| ·引物P1和引物P2序测序及比对分析 | 第35-36页 |
| ·SSCP结果中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 | 第36-40页 |
| ·P1和P2扩增产物的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及X~2检验 | 第36-37页 |
| ·P3扩增产物的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及X~2检验 | 第37-38页 |
| ·P5扩增产物的各种带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及X~2检验 | 第38-39页 |
| ·P7扩增产物的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及X~2检验 | 第39-40页 |
| ·Ex-FABP基因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0-42页 |
| ·Ex-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 ·Ex-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的遗传特性 | 第41-42页 |
| ·不同品种(品系)肉鸡IMF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 ·不同品种(品系)肉鸡腹脂率的比较分析 | 第43页 |
| ·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肉鸡脂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 ·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腹脂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 4.讨论 | 第46-50页 |
| ·引物P2、P3、P5和P7扩增产物的SSCP多态性 | 第46页 |
| ·不同品种(品系)之间IMF含量的差异 | 第46-47页 |
| ·不同品种(品系)之间腹脂率的差异 | 第47页 |
| ·Ex-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肉鸡脂肪性状的关系 | 第47-50页 |
| 5.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文章发表情况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