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闭合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2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17页 |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重要性及特征 | 第7-8页 |
·低渗砂岩裂缝的类型和地质成因 | 第8-11页 |
·钻完井中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损害机理 | 第11-14页 |
·欠平衡钻井保护低渗透砂岩储层及存在问题 | 第14-17页 |
·低渗透砂岩裂缝的应力敏感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裂缝形态描述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裂缝闭合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裂缝中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 第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思路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低渗透砂岩裂缝基本特征 | 第21-33页 |
·裂缝的力学形成机制与分类 | 第21-23页 |
·裂缝的形成机制 | 第21-22页 |
·裂缝的分类 | 第22-23页 |
·裂缝的形态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砂岩裂缝形态特征的三维面形研究 | 第24-29页 |
·光电三维面形仪测量系统测量原理 | 第24-26页 |
·裂缝面形态特征图像 | 第26-29页 |
·裂缝面形态特征参数的求取 | 第29-32页 |
·微凸体半径的两种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断面粗糙度及JRC系数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3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微观闭合机理研究 | 第33-49页 |
·裂缝闭合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岩石组分对裂缝闭合的影响 | 第33-34页 |
·颗粒之间接触关系对裂缝闭合的影响 | 第34页 |
·胶结方式对裂缝闭合的影响 | 第34页 |
·以往的微观闭合机理研究成果 | 第34-35页 |
·裂缝闭合机理的微观可视化研究 | 第35-39页 |
·可视化观测系统的测量原理和步骤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裂缝闭合的力学机理研究 | 第39-48页 |
·赫兹弹性接触理论 | 第39-41页 |
·塑性屈服准则的讨论 | 第41-45页 |
·裂缝闭合的弹塑性接触模型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裂缝闭合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规律 | 第49-71页 |
·裂缝的渗流特征 | 第49-54页 |
·裂缝的开度和开启程度 | 第49-51页 |
·裂缝的方向 | 第51页 |
·裂缝的密度 | 第51-52页 |
·裂缝的渗透率 | 第52页 |
·裂缝储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 第52-53页 |
·裂缝的连通性 | 第53-54页 |
·裂缝的充填特性和溶蚀改造 | 第54页 |
·应力敏感性综合实验研究 | 第54-59页 |
·以往的应力敏感性损害的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有效应力对岩心气测渗透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有效应力对缝宽和液测渗透率的影响 | 第56-59页 |
·砂岩裂缝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 | 第59-62页 |
·平行板模型及其校正 | 第62-67页 |
·平行板模型及其校正方法 | 第62-65页 |
·参数a~*和b的求解 | 第65-67页 |
·关于气体钻井过程中的储层裂缝应力敏感性的讨论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