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长输管道风险分析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1.1 长输管道发展及安全评估模式概述 | 第7-13页 |
·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状况及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7-8页 |
·长输管道安全评估模式介绍 | 第8-10页 |
·完整性管理 | 第10-12页 |
·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 | 第12-13页 |
§1.2 管道风险分析技术及发展 | 第13-17页 |
·管道风险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 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的好处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长输管道可靠性分析 | 第19-26页 |
§2.1 可靠性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管道故障的界定及可靠性 | 第19-20页 |
·天然气可靠性(包括维修性)活动的目标 | 第20页 |
§2.2 在役长输管道不同时期可靠性安全评价 | 第20-24页 |
·引起在役管道事故的主要可能因素及管道划分 | 第20-21页 |
·管道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及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 第21-23页 |
·可靠性指标的处理 | 第23页 |
·实例计算 | 第23-24页 |
§2.3 管道事故率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长输管道风险分析 | 第26-36页 |
§3.1 影响管道风险水平的基本因素 | 第26-27页 |
·风险因素的界定和类别 | 第26-27页 |
§3.2 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风险及风险分析的含义 | 第27-28页 |
·风险分析准则和目标 | 第28页 |
·管道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风险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29页 |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管道风险因素的权重 | 第29-36页 |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30-32页 |
·合成权数向量的计算和分层整体一致性检验 | 第32-33页 |
·长输管道事故因素的分类及层次分析法权数计算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管道风险因素敏感性模糊分析 | 第36-41页 |
§4.1 敏感性分析概述 | 第36页 |
§4.2 经济领域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36页 |
§4.3 管道风险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36-37页 |
§4.4 敏感性模糊分析 | 第37-41页 |
·普通敏感性综合决策 | 第37-38页 |
·模糊敏感性综合决策 | 第38页 |
·实例计算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长输管道风险评价体系的修正 | 第41-45页 |
§5.1 管道风险评价模型 | 第41页 |
§5.2 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模型的修正 | 第41-43页 |
·管线泄漏影响对评分指数的调整和修正 | 第41-42页 |
·蓄意破坏管线对评分指数和泄漏影响指数的修正 | 第42页 |
·工作环境压力造成人为工作失误对评分指数和的影响 | 第42页 |
·管线输送服务中断风险分析 | 第42-43页 |
·环境风险分析 | 第43页 |
§5.3 风险分析指数评分法中分值调整的初步设想 | 第43-45页 |
第六章 长输管道模糊风险分析技术 | 第45-50页 |
§6.1 管道模糊风险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模糊风险的概念 | 第45-46页 |
§6.2 模糊性风险事件的概率及风险指标计算 | 第46-50页 |
·模糊风险计算模型 | 第46-48页 |
·模糊综合评判流程 | 第48-49页 |
·风险模糊分析法的关键问题及应用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管道事故后果分析 | 第50-54页 |
§7.1 事故类别和事故后果分析 | 第50-54页 |
·油气泄漏与物料损失 | 第52页 |
·火球危害 | 第52页 |
·喷射火焰危害 | 第52页 |
·池火危害 | 第52-53页 |
·蒸气云爆炸危害 | 第53页 |
·有毒气体对人体的毒害 | 第53页 |
·环境污染 | 第53-54页 |
第八章 基于可靠性的风险管理 | 第54-61页 |
§8.1 风险管理概述 | 第54-56页 |
§8.2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56-57页 |
§8.3 风险接受准则 | 第57-58页 |
§8.3 建立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 | 第58-61页 |
·建立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第59页 |
·建立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 第59-61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