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价值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基础和角度 | 第13-17页 |
一、本文研究的基础 | 第13-15页 |
二、本文研究的角度 | 第15-16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可持续竞争力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 第17-31页 |
第一节 竞争力与可持续竞争力 | 第17-18页 |
一、竞争力 | 第17页 |
二、可持续竞争力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可持续竞争力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一、持续性 | 第18页 |
二、难以模仿性 | 第18页 |
三、开放性和动态性 | 第18-19页 |
四、协同性 | 第19页 |
五、非自发性 | 第19页 |
第三节 可持续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第19-31页 |
一、战略性资源 | 第20-23页 |
二、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 | 第23-25页 |
三、系统的规划能力 | 第25-27页 |
四、持续的学习能力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可持续竞争力形成的外部环境 | 第31-33页 |
一、政策环境 | 第31页 |
二、法制环境 | 第31-32页 |
三、透明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 第32页 |
四、完整发达的市场体系 | 第32页 |
五、诚信的社会环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可持续竞争力形成的一般过程 | 第33-36页 |
一、评估 | 第33页 |
二、开发 | 第33-35页 |
三、创新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可持续竞争力要素的整合 | 第36-38页 |
一、可持续竞争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 第36-37页 |
二、可持续竞争力要素的整合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我国民营企业培育可持续竞争力的条件与障碍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民营企业培育可持续竞争力的条件 | 第38-40页 |
一、外部的条件 | 第38-39页 |
二、内部的条件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民营企业培育可持续竞争力的障碍 | 第40-49页 |
一、外部的障碍 | 第40-42页 |
二、内部的障碍 | 第42-49页 |
第四章 民营企业培育可持续竞争力的策略构想 | 第49-58页 |
第一节 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9-50页 |
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范围的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 第49页 |
二、建立高效率的政府服务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 第49页 |
三、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 第49-50页 |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 | 第50页 |
五、创造诚信社会环境 | 第50页 |
六、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 | 第50页 |
七、加强政府推动作用,拓展企业创新的手段,提高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 | 第50页 |
第二节 民营企业自身努力培育可持续竞争力 | 第50-58页 |
一、营造战略性资源 | 第51-53页 |
二、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动态协调的组织能力 | 第53-55页 |
三、培育系统的规划能力 | 第55-56页 |
四、建设学习型组织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