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枣树主要优异种质的胚败育观察 | 第12页 |
·枣胚胎发育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 第12页 |
·幼胚培养 | 第12-14页 |
·萌发后幼胚成苗试验 | 第14页 |
·降低胚败育率的措施 | 第14页 |
·人工授粉试验 | 第14-15页 |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40页 |
·枣树不同种质的胚败育观察 | 第16-28页 |
·同一时期果个大小对枣胚败育的影响 | 第16页 |
·坐果时期对枣胚败育的影响 | 第16页 |
·枣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败育类型果形指数的分布规律 | 第16-28页 |
·金丝小枣不同无性系的胚败育情况 | 第28页 |
·枣胚胎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28-29页 |
·小孢子发育 | 第28页 |
·胚囊发育 | 第28-29页 |
·胚的发育 | 第29页 |
·胚败育 | 第29页 |
·幼胚培养 | 第29-35页 |
·基本培养基对梨枣、冬枣胚珠培养的影响 | 第29页 |
·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对梨枣胚珠培养的影晌 | 第29-30页 |
·蔗糖浓度对冬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 第30-31页 |
·抗褐化剂活性炭对冬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水解添加物对冬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 第32页 |
·培养温度对冬枣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2-33页 |
·种皮对梨枣、冬枣胚珠萌发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接种方式对辣椒枣幼胚萌发的影响 | 第34页 |
·生长素IAA不同浓度对冬枣幼胚萌发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枣品种幼胚在培养基成苗的情况 | 第35页 |
·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冬枣成苗的影响 | 第35页 |
·胚发育的人工调控 | 第35-38页 |
·田间激素处理对冬枣含仁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田间激素处理对冬枣坐果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GA不同喷施方式对冬枣坐果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花期授粉受精 | 第38-40页 |
·不同品种点授不同品种花粉的效果 | 第38页 |
·不同授粉方法对不育一号的坐果率影响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果实生长速度、坐果时期及果形指数与胚败育的相关关系 | 第40页 |
·不同管理方式枣果含仁率情况 | 第40-41页 |
·枣败育的解剖学特征 | 第41-42页 |
·影响幼胚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7 图版 | 第50-60页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9 作者简历 | 第61-70页 |
10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