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论不完全合同纠纷的解决机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不完全合同第9-22页
 (一) 不完全合同之生成第9-12页
  1. 当事人的有限理性第9-10页
  2. 缔约成本的存在第10-11页
  3. 不完全合同发展的历史背景第11-12页
 (二) 不完全合同之特点第12-14页
  1. 不完全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第12-14页
  2. 不完全合同令合同成立具有高效率性第14页
 (三) 不完全合同带给传统合同法的影响第14-20页
  1. 意思自治理念的打破第14-16页
  2. 诚实信用原则的地位抬升第16-19页
  3. 关系契约说的兴起第19-20页
 (四) 两大法系对不完全合同纠纷解决的途径第20-22页
  1. 英美法系的默示条款制度第20-21页
  2. 大陆法系的合同补充性解释制度第21-22页
二、默示条款制度第22-43页
 (一) 默示条款的起源第22-25页
  1. 古典英美契约法对绝对的当事人意思自治之严守第22页
  2. 古典英美契约法传统理念的松动第22-23页
  3. 从加迪纳诉格雷案认识早期的默示条款理论第23-25页
 (二) 默示条款之含义及与相关制度之关系第25-29页
  1. 关于默示条款的含义第25页
  2. 默示条款与合同解释第25-27页
  3. 默示条款与合同受挫第27-29页
 (三) 默示条款的分类第29-34页
  1. 诸学者之见解第29-31页
  2. 诸说之检讨第31-34页
 (四) 插入默示条款的规则第34-41页
  1. 由The Moorcock 案引出的两大规则第35-37页
  2. 丹宁勋爵的主张第37-38页
  3. 上议院的立场第38-39页
  4. “必要性之争”之他见第39-40页
  5. “必要性之争”之我见第40-41页
 (五) 默示条款成文化的起与落第41-43页
三、合同补充性解释制度第43-53页
 (一) 补充性解释概述第43-46页
  1. 补充性解释的任务、对象及法律依据第43-44页
  2. 合同补充性解释与合同解释第44-45页
  3. 补充性解释与任意法补充第45-46页
 (二) 补充性解释所揭示的内容—“假定的当事人意思”第46-49页
  1. “假定的当事人意思”第46-47页
  2. 补充性解释的方法第47-48页
  3. 对合同补充性解释的界限第48-49页
 (三) 合同的转换与当事人推测的意思第49-50页
 (四) 补充性解释的效力第50-51页
 (五) 合同补充性解释与交易基础消失学说第51-53页
四、两大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相关立法之分析第53-58页
 (一) 两种类似制度之比较第53-55页
  1. 默示条款制度与补充性解释制度之同第53-55页
  2. 默示条款制度与补充性解释制度之异:英美法的默示条款制度更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第55页
 (二) 我国关于补充不完全合同之漏洞研究现状之分析第55-58页
  1. 关于现行立法的归纳第55-56页
  2. 诸说之检讨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中外文参考文献第59-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和地产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轿车行业大客户及其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