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2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4-4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2 生态环境安全内涵及特点 | 第15-18页 |
2.2.1 生态环境安全内涵 | 第15-17页 |
2.2.2 生态环境安全特点 | 第17-18页 |
2.3 生态环境安全的构成 | 第18-21页 |
2.4 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2.4.1 自然因素 | 第21-23页 |
2.4.2 人为因素 | 第23-24页 |
2.5 生态环境安全触发机制 | 第24-25页 |
2.6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 第25-42页 |
2.6.1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6.2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对象和内容 | 第26-27页 |
2.6.3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 第27页 |
2.6.4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标准 | 第27-28页 |
2.6.5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 第28-42页 |
3 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性研究 | 第42-56页 |
3.1 江汉平原区域选择 | 第42-48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2-43页 |
3.1.2 社会发展概况 | 第43-48页 |
3.2 江汉平原生态环境状况 | 第48-51页 |
3.2.1 环境质量状况 | 第48-49页 |
3.2.2 其它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现状 | 第49-50页 |
3.2.3 环境治理、建设与保护情况 | 第50-51页 |
3.3 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 第51-56页 |
3.3.1 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 第51-54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 可持续发展安全对策 | 第56-65页 |
4.1 战略措施 | 第56-60页 |
4.1.1 转变发展(生产、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6-57页 |
4.1.2 推行循环经济和绿色 GDP核算体系 | 第57-59页 |
4.1.3 大力推行环境规划和建设 | 第59页 |
4.1.4 加强环境意识建设 | 第59-60页 |
4.2 管理对策 | 第60-65页 |
4.2.1 法规/制度化管理 | 第60-61页 |
4.2.2 经济手段管理 | 第61-63页 |
4.2.3 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预警防范系统 | 第63-64页 |
4.2.4 加强国际、区际合作 | 第64-65页 |
5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