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长沙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2.1 国外对不良贷款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对不良贷款的研究 | 第16-21页 |
1.3 本文构想 | 第21-22页 |
第2章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概况与成因 | 第22-30页 |
2.1 天心支行简介 | 第22页 |
2.2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概况 | 第22-26页 |
2.2.1 不良贷款的含义 | 第22-25页 |
2.2.2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概况 | 第25-26页 |
2.3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 第26-30页 |
2.3.1 银行治理结构原因 | 第27-28页 |
2.3.2 借款人原因 | 第28页 |
2.3.3 宏观环境原因 | 第28-30页 |
第3章 天心支行管理不良贷款的主要措施 | 第30-39页 |
3.1 不良贷款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3.1.1 商业银行通常采用的不良贷款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3.1.2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模式 | 第31页 |
3.2 处置存量不良贷款的主要措施 | 第31-33页 |
3.2.1 招标收贷 | 第31-32页 |
3.2.2 法律诉讼 | 第32页 |
3.2.3 核销与剥离 | 第32-33页 |
3.3 防范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措施 | 第33-39页 |
3.3.1 加强贷后管理 | 第33页 |
3.3.2 实行审贷分离与集中审批制度 | 第33-35页 |
3.3.3 实施信贷客户评价 | 第35-36页 |
3.3.4 建立贷款责任制 | 第36-37页 |
3.3.5 推广风险管理平台工程 | 第37-38页 |
3.3.6 其他相关制度与活动 | 第38-39页 |
第4章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39-52页 |
4.1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效果分析 | 第39-45页 |
4.1.1 2005年6月末贷款质量分析 | 第39-42页 |
4.1.2 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分析 | 第42-44页 |
4.1.3 不良贷款管理横向比较 | 第44-45页 |
4.2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成效 | 第45-46页 |
4.3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51页 |
4.4 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第5章 加强天心支行不良贷款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 第52-62页 |
5.1 关于天心支行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的建议 | 第52-58页 |
5.1.1 优化贷款结构拓宽信贷市场 | 第52-53页 |
5.1.2 实行“双审双贷”模式构想 | 第53-55页 |
5.1.3 “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 | 第55-56页 |
5.1.4 建立存贷分离、专线管理的信贷营运体系 | 第56-57页 |
5.1.5 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贷队伍 | 第57-58页 |
5.2 关于需要解决的外部问题的思考 | 第58-62页 |
5.2.1 改革产权制度 | 第58-59页 |
5.2.2 加强监管 | 第59页 |
5.2.3 改善法律环境 | 第59-60页 |
5.2.4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