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大哥大、移动电话手机)论文--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论文

FDD-CDMA系统下行链路波束形成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1页
1 智能天线下行链路的发射系统概述第11-23页
 1.1 平面波与阵列第11-13页
 1.2 等距线阵的概述第13-14页
 1.3 阵列信号处理的统计模型第14-16页
 1.4 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概述第16-18页
 1.5 CDMA下行链路的波束形成系统第18-21页
 1.6 下行波束形成系统的难点第21-22页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2-23页
2 移动信道特性及智能天线的空间信道模型第23-32页
 2.1 移动多径信道的特征第23-26页
 2.2 多径信道的衰落特性第26-27页
 2.3 大尺度路径损耗第27-29页
 2.4 空间信道模型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下行信道协方差矩阵的估计第32-46页
 3.1 概述第32页
 3.2 基于DOA估计的方法第32-37页
  3.2.1 MUSIC方法第33-34页
  3.2.2 ESPRIT算法第34-36页
  3.2.3 基于DOA估计方法的分析第36-37页
 3.3 一种基于频域变换的方法第37-44页
  3.3.1 多径CDMA的码滤波第37-40页
  3.3.2 频域变换第40-42页
  3.3.3 仿真及性能分析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下行波束形成算法第46-53页
 4.1 下行链路信道模型第46-47页
 4.2 最大SNR算法第47-48页
 4.3 通用本征值波束形成算法第48页
 4.4 结合功率控制的波束形成算法第48-51页
  4.4.1 功率控制第48-50页
  4.4.2 功率控制导出的波束形成算法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一种多小区环境下的最小干扰波束形成算法第53-61页
 5.1 干扰模型第53页
 5.2 最小干扰波束形成算法第53-56页
 5.3 算法性能分析第56页
 5.4 有效发射功率的设置第56-57页
 5.5 算法仿真与分析第57-60页
  5.5.1 仿真条件及环境第57页
   表5.1 仿真参数第57页
  5.5.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57-60页
 5.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车体钢结构的结构优化
下一篇: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