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改性不锈钢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页 |
1.1 前言 | 第8-9页 |
1.2 燃料电池技术 | 第9-11页 |
1.2.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 第9-10页 |
1.2.2 燃料电池的概念与特点 | 第10-11页 |
1.3 PEMFC的发展 | 第11-14页 |
1.3.1 PEMFC概述 | 第11-12页 |
1.3.2 PEMFC的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4 PEMFC双极板的作用 | 第14-15页 |
1.5 双极板的材料 | 第15-22页 |
1.5.1 浸渍石墨板(不透性硬石墨板) | 第15-16页 |
1.5.2 石墨/聚合物复合板 | 第16-18页 |
1.5.3 金属双极板 | 第18-20页 |
1.5.3 其它复合结构板 | 第20-22页 |
1.6 论文背景和工作重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装置与设计 | 第24-30页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24-25页 |
2.2 不锈钢的前处理 | 第25-27页 |
2.2.1 304#钢的除油工序 | 第25-26页 |
2.2.2 不锈钢的酸洗浸蚀 | 第26页 |
2.2.3 不锈钢涂银工艺的优化 | 第26-27页 |
2.3 不锈钢的热处理 | 第27页 |
2.4 热处理后的酸洗 | 第27页 |
2.5 热处理后的钝化 | 第27-28页 |
2.6 接触电阻的测量 | 第28-29页 |
2.6 表面形态的表征 | 第29页 |
2.7 耐腐蚀性的测定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不锈钢的接触电阻 | 第30-39页 |
3.1 测量方法 | 第30页 |
3.2 各不同工艺不锈钢板与电极间接触电阻 | 第30-37页 |
3.2.1 热处理后的不锈钢板与电极间接触电阻 | 第30-33页 |
3.2.2 渗银后的不锈钢板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 | 第33-35页 |
3.2.3 钝化对接触电阻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渗银法与其它表面改性方法的比较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不锈钢的表面形态 | 第39-48页 |
4.1 热处理后304#不锈钢的表面形态 | 第39-44页 |
4.2 不锈钢表面 X射线衍射能谱 | 第44-46页 |
4.2.I X射线光电子能谱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4.2.2 渗银不锈钢表面元素含量 | 第45-46页 |
4.3 银在不锈钢表面的含量 | 第46页 |
4.4 不锈钢渗银的成本核算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 第48-56页 |
5.1 金属腐蚀的概念 | 第48-49页 |
5.2 金属耐腐蚀性的测定 | 第49-55页 |
5.2.1 电化学极化基本方程式 | 第49-50页 |
5.2.2 腐蚀速度的评价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