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但书的出罪机制概述 | 第12-22页 |
一、 但书的内涵 | 第12-18页 |
(一) 但书的内容和由来 | 第12-15页 |
(二) 情节的涵义 | 第15-16页 |
(三) 显著轻微的涵义 | 第16-17页 |
(四) 危害不大的涵义 | 第17页 |
(五) 不认为是犯罪的涵义 | 第17-18页 |
二、 出罪机制的理解 | 第18-22页 |
(一) 出罪的界定 | 第18页 |
(二) 但书出罪与其他国家犯罪构成出罪的比较 | 第18-19页 |
(三) 但书出罪与期待可能性理论之比较 | 第19-20页 |
(四) 但书出罪与可罚的违法性之比较 | 第20页 |
(五) 但书出罪与社会相当性理论之比较 | 第20-21页 |
(六) 机制的界定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但书出罪机制之本体机制 | 第22-27页 |
一、 但书出罪本体机制的理论支持 | 第22-24页 |
(一) 但书是犯罪概念的组成部分 | 第22-23页 |
(二) 但书蕴含刑法的谦抑性思想 | 第23-24页 |
二、 但书出罪本体机制的路径——划定犯罪圈 | 第24-26页 |
(一) 划定犯罪圈的作业原理 | 第24页 |
(二) 犯罪圈的划定原则 | 第24-25页 |
(三) 犯罪圈扩张与限缩的紧张 | 第25-26页 |
三、 但书出罪本体机制的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但书出罪之立法机制 | 第27-35页 |
一、 但书出罪立法机制的理论支持 | 第27-30页 |
(一) 但书及定量因素与罪刑法定原则的辨证 | 第27-29页 |
(二) 法律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现实需求 | 第29-30页 |
二、 但书出罪立法机制的路径——刑法分则定量因素 | 第30-33页 |
(一) 情节犯出罪模式 | 第30-31页 |
(二) 数额犯出罪模式 | 第31-32页 |
(三) 结果犯出罪模式 | 第32-33页 |
三、 但书出罪立法机制的适用范围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但书出罪之司法机制 | 第35-42页 |
一、 但书出罪司法机制的理论支持 | 第35-38页 |
(一)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适用 | 第35-36页 |
(二) 情理法的博弈 | 第36-38页 |
二、 但书出罪司法机制的路径——司法解释与刑事自由裁量 | 第38-40页 |
(一) 司法解释的出罪化实现 | 第38-39页 |
(二) 刑事自由裁量权出罪的实现 | 第39-40页 |
三、 但书出罪司法机制的适用范围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但书出罪机制的完善 | 第42-49页 |
一、 明确定量因素在刑法中的体系地位 | 第42-46页 |
(一) 客观的处罚条件说 | 第42-43页 |
(二) 犯罪构成要件说 | 第43页 |
(三) 构成要件要素说 | 第43-44页 |
(四) 本文的观点 | 第44-46页 |
二、 明确、统一刑法分则定量因素 | 第46-47页 |
三、 减少司法解释,完善立法解释 | 第47-48页 |
四、 赋予但书直接作为判决依据的效力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