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第一章 网络虚拟财产的存在形式 | 第11-12页 |
| 第一节 网络虚拟财产的发展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网络虚拟财产的存在形态 | 第12页 |
| 第二章 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 第12-28页 |
| 第一节 理论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持有的不同观点 | 第12-16页 |
| 一、否定说 | 第12-13页 |
| 二、肯定说 | 第13-15页 |
| 三、区别说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型的无形财产 | 第16-28页 |
| 一、虚拟财产并非虚无 | 第16-18页 |
| 二、虚拟财产不是债权性权利 | 第18-19页 |
| 三、虚拟财产不是知识产权 | 第19-20页 |
| 四、虚拟财产不能归所有权(物权)调整 | 第20-26页 |
| 五、虚拟财产应归属于无形财产的一种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虚拟财产的法律特征 | 第28-33页 |
| 一、无形性 | 第29-30页 |
| 二、现实性 | 第30-31页 |
| 三、合法性 | 第31-32页 |
| 四、限制性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体系的建构 | 第33-45页 |
| 第一节 虚拟财产上存在着一种新的财产权—虚拟财产权 | 第33页 |
| 第二节 虚拟财产权的基本特征 | 第33-36页 |
| 一、专有性 | 第34页 |
| 二、空间性 | 第34-35页 |
| 三、时间性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虚拟财产权规范方式的理性选择 | 第36-41页 |
| 一、传统大陆法系的财产法制度无法调整虚拟财产权 | 第36-40页 |
| 二、虚拟财产权独立法律地位的解释 | 第40-41页 |
| 第四节 虚拟财产权的立法模式 | 第41-45页 |
| 一、虚拟财产权的立法趋势 | 第41-42页 |
| 二、民法体系中虚拟财产的妥当性 | 第42-43页 |
| 三、关于我国虚拟财产立法的构想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