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空间链路信号的检测和识别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背景 | 第8页 |
1.2 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3 可行性分析 | 第9页 |
1.3.1 链路特性分析的可行性 | 第9页 |
1.3.2 数传链路捕获的可行性 | 第9页 |
1.4 项目来源和研究任务 | 第9-10页 |
1.5 论文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DSP星际链路 | 第11-24页 |
2.1 国防支援计划(DSP) | 第11-12页 |
2.1.1 DSP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页 |
2.1.2 DSP系统的组成及传输信道 | 第11-12页 |
2.2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 | 第12-17页 |
2.2.1 TDRSS的链路组成 | 第13-14页 |
2.2.2 TDRSS返向链路的具体特性 | 第14页 |
2.2.3 TDRSS返向链路模型 | 第14-17页 |
2.3 DSP星际链路分析 | 第17-20页 |
2.3.1 DSP星际链路模型分析 | 第18页 |
2.3.2 截获信号特性分析 | 第18页 |
2.3.3 特征参数分析 | 第18-20页 |
2.4 DSP星际通信信号 | 第20-24页 |
2.4.1 信号形式 | 第20-21页 |
2.4.2 信号仿真 | 第21-22页 |
2.4.3 工作状态模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信号检测和识别判决 | 第24-45页 |
3.1 扩频信号检测方法 | 第24-27页 |
3.1.1 能量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3.1.2 率线检测方法 | 第25页 |
3.1.3 载波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3.1.4 信号检测模型建立 | 第26-27页 |
3.2 非线形变换及信号预处理 | 第27-29页 |
3.2.1 非线形变换 | 第27-28页 |
3.2.2 预处理 | 第28-29页 |
3.3 相关积累 | 第29-32页 |
3.3.1 重相关积累法 | 第29-30页 |
3.3.2 时域平均法 | 第30-32页 |
3.4 功率谱估计 | 第32-36页 |
3.4.1 经典功率谱估计 | 第32-34页 |
3.4.2 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谱估计 | 第34-36页 |
3.5 信号检测、识别与判决系统建模和仿真 | 第36-40页 |
3.5.1 信号处理模块 | 第36页 |
3.5.2 信号检测性能仿真分析 | 第36-38页 |
3.5.3 信号识别与判决 | 第38-40页 |
3.5.4 小节 | 第40页 |
3.6 其它弱信号检测算法介绍和分析 | 第40-45页 |
3.6.1 神经网络处理法 | 第40-41页 |
3.6.2 模糊检测法 | 第41页 |
3.6.3 非线性随机共振检测方法 | 第41-42页 |
3.6.4 混沌检测法 | 第42页 |
3.6.5 小波变换相干积累法 | 第42-43页 |
3.6.6 基于WVD的时频信号检测方法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特征参数估计 | 第45-65页 |
4.1 信号预处理 | 第45-46页 |
4.1.1 Hilbert变换 | 第45-46页 |
4.1.2 预处理 | 第46页 |
4.2 载频估计 | 第46-48页 |
4.3 调制方式识别 | 第48-53页 |
4.3.1 高阶累计量 | 第48-49页 |
4.3.2 延迟信号在MPSK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4.3.3 高阶累计量的MPSK信号调制分类 | 第50-53页 |
4.4 码元宽度(码速率)估计 | 第53-61页 |
4.4.1 谱相关理论 | 第53-56页 |
4.4.2 扩频信号的谱相关密度函数 | 第56-58页 |
4.4.3 基于谱相关的码元时宽估计 | 第58-61页 |
4.5 伪码周期估计 | 第61-64页 |
4.5.1 理论分析 | 第61-63页 |
4.5.2 伪码周期估计 | 第63-64页 |
4.6 小节 | 第64-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