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序言第1-10页
一、公司治理概述及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0-27页
 (一) 公司治理概述第10-13页
  1. 股东本位主义的与利益相关者主义的公司治理涵义第10-11页
  2. 广义与狭义的公司治理涵义第11-12页
  3. 本文对公司治理涵义的定位――法学视角第12-13页
 (二)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第13-21页
  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渊源第13-18页
   (1)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第14-15页
   (2) 公司合同理论第15-16页
   (3) 经济民主理论第16-17页
   (4) 企业自体理论第17-18页
  2.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18-20页
   (1) 公司财务理论第18-19页
   (2) 企业状态依存所有权理论第19-20页
  3.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本质涵义第20-21页
 (三)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第21-25页
  1. 债权人的投资风险第21-22页
  2. 传统债权人保护机制的不足第22-25页
   (1) 公司法上的保护第22-24页
   (2) 民法上通过契约方式对公司债权人提供的保护第24-25页
 (四)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分析第25-27页
  1. 保护债权人利益第25-26页
  2. 实现公司内部制衡第26页
  3. 提高公司的长期绩效第26-27页
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国外立法考察第27-44页
 (一) 直接参与制度第27-39页
  1. 银行第27-32页
   (1)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第28-30页
   (2) 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第30-31页
   (3) 美国的相机治理制度第31-32页
  2. 公司债债权人:债权人会议制度第32-34页
   (1) 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组成和召集第32页
   (2) 公司债债权人会议的权限第32-33页
   (3) 决议的效力及其执行第33-34页
  3. 普通公司债权人第34-39页
   (1) 重整决议机关第34-36页
   (2) 特别清算中的债权人会议第36-37页
   (3) 破产中的债权人自治第37-39页
 (二) 间接参与制度第39-44页
  1.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第40-42页
  2. 董事对债权人责任制度第42-44页
三、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第44-58页
 (一) 我国建立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原则第44-47页
  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第44-46页
  2.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第46-47页
 (二) 债权人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第47-54页
  1. 考虑因素第47-49页
   (1) 参与主体第47-48页
   (2) 参与形式第48-49页
  2. 我国债权人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及立法建议第49-54页
   (1)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第49-51页
   (2) 公司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第51-52页
   (3) 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清算、破产时债权人的参与问题第52-54页
 (三) 我国公司债权人间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第54-58页
  1.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建立第54-56页
  2. 董事对债权人责任制度的建立第56-58页
四、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61页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构件一体化超声成像检测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HIV-1主要结构基因的序列变异性以及耐药相关性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