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小组成员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0-14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4-24页 |
| 一、动物准备 | 第14-15页 |
| 二、猫视皮层17区、PMLS区和21a区的定位 | 第15页 |
| 三、视皮层PMLS区、PLLS区及21a区的可逆性失活 | 第15-16页 |
| 1 视皮层PMLS区的可逆性失活 | 第15页 |
| 2 视皮层PLLS区的可逆性失活 | 第15-16页 |
| 3 视皮层21a区的可逆性失活 | 第16页 |
| 四、视觉刺激 | 第16-18页 |
| 1 研究PMLS区对17区反馈作用所采用的视觉刺激 | 第16-17页 |
| 2 研究21a区对17区反馈作用所采用的伪自然视觉刺激 | 第17-18页 |
| 五、内源性光学信号的采集和记录 | 第18-19页 |
| 六、暴露皮层重点考察区域的选择 | 第19-20页 |
| 七、暴露皮层视网膜拓扑投射位置的确定 | 第20页 |
| 八、光学图像数据的处理 | 第20-24页 |
| 1 单条件光学功能图的生成和显示 | 第20-21页 |
| 2 正交方位差异功能图的生成 | 第21页 |
| 3 单方位功能图的生成 | 第21页 |
| 4 单条件功能图强度的计算 | 第21页 |
| 5 最优方位和最优方向功能图的计算和显示 | 第21-22页 |
| 6 不同功能图之间相似性的比较 | 第22页 |
| 7 最优方位和最优方向功能图的比较 | 第22页 |
| 8 风车中心(Pinwheel Centre)的探测 | 第22页 |
| 9 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ng,SVD)的降噪方法 | 第22-23页 |
| 10 图像二维C0复杂度的计算 | 第23-24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4-48页 |
| 一、猫高级视皮层PMLS区对同侧17区的反馈作用 | 第24-35页 |
| 1 失活PMLS区对同侧17区神经元反应强度的影响 | 第24-27页 |
| 2 失活PMLS区对同侧17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和方向选择性的影响 | 第27-31页 |
| 3 猫PMLS区对同侧17区反馈作用的特异性 | 第31-32页 |
| 4 失活PLLS区对同侧17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和方向选择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5 猫PMLS区对同侧17区反馈作用的小结 | 第33-35页 |
| 二、猫高级视皮层21a区对同侧17区的反馈作用 | 第35-43页 |
| 1 失活21a区对同侧17区神经元反应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 2 失活21a区对同侧17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 猫21a区对同侧17区反馈作用的特异性 | 第39-42页 |
| 4 猫21a区对同侧17区反馈作用的小结 | 第42-43页 |
| 三、奇异值分解法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数据分析中的运用 | 第43-48页 |
| 1 运用奇异值分解法(SVD)分离各种内源信号 | 第43-45页 |
| 2 运用二维C0复杂度来反映光学功能图的信噪比 | 第45-46页 |
| 3 SVD法与传统光学图像分析方法效果的比较 | 第46-48页 |
| 第四部分 研究讨论 | 第48-56页 |
| 一、SVD方法在光学成像数据分析中的运用 | 第48-49页 |
| 二、研究反馈作用所采用的方法的考虑 | 第49-51页 |
| 三、高级视皮层对低级视皮层神经元反应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四、高级视皮层对低级视皮层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五、高级视皮层对低级视皮层神经元方向选择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六、高级视皮层反馈作用的特异性 | 第54页 |
| 七、跨信息处理通路的高级视皮层反馈投射 | 第54-56页 |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 | 第56-57页 |
| 综述一 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 第57-65页 |
| 一、前言 | 第57-58页 |
| 二、基于内源性光学信号的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实现 | 第58-60页 |
| 三、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方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 第60-61页 |
| 四、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61-63页 |
| 五、结论 | 第63-65页 |
| 综述二 高级视皮层对低级视皮层反馈投射的结构与功能 | 第65-75页 |
| 一、前言 | 第65-66页 |
| 二、视觉皮层前馈输入与反馈投射的定义 | 第66页 |
| 三、既并行又交叉的视觉皮层前馈信息处理通路 | 第66-69页 |
| 四、研究皮层反馈作用的方法 | 第69-71页 |
| 五、高级视皮层对低级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的作用 | 第71-72页 |
| 六、高级视皮层对低级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特性的影响 | 第72页 |
| 七、高级视觉皮反馈投射的选择性分布 | 第72-73页 |
| 八、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102页 |
| 附录Ⅰ:光学数据分析核心源代码 | 第102-104页 |
| 附录Ⅱ: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