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培养目标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课题背景 | 第7-9页 |
·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对高职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 | 第7-8页 |
·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完善合理的高职培养目标是必要的 | 第8页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呼唤科学合理的高职培养目标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高职培养目标概述 | 第12-20页 |
·高职培养目标概述 | 第12-18页 |
·高职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2-13页 |
·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义与特点 | 第13-14页 |
·高职培养目标的构成 | 第14-16页 |
·高职培养目标的作用及意义 | 第16-18页 |
·我国高职培养目标的变迁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高职培养目标的制订原则和依据 | 第20-26页 |
·高职培养目标的制订原则 | 第20-21页 |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20页 |
·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 | 第20页 |
·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 | 第20-21页 |
·高职培养目标的制订依据 | 第21-26页 |
·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 | 第21页 |
·依据教育的目的 | 第21页 |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的需求 | 第21-22页 |
·依据受教育者自身的条件和要求 | 第22-23页 |
·依据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 第23-24页 |
·依据培养综合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人才的时代要求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国外高职培养目标制订的做法与经验 | 第26-38页 |
·美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 第26-29页 |
·美国高职培养目标的依据 | 第26页 |
·美国的高职培养目标 | 第26-27页 |
·美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 第27-29页 |
·德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 第29-31页 |
·德国高职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 第29页 |
·德国高职培养目标的主要类型 | 第29-30页 |
·德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 第30-31页 |
·法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 第31-33页 |
·法国高职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 第31-32页 |
·法国的高职培养目标 | 第32页 |
·法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 第32-33页 |
·韩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 第33-35页 |
·韩国高职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 第33页 |
·韩国的高职培养目标 | 第33-34页 |
·韩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 第34-35页 |
·国外高职培养目标的基本经验 | 第35-38页 |
·国外制订高职培养目标的经验 | 第35页 |
·国外保障高职培养目标实施的经验 | 第35-38页 |
第五章 我国高职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38-56页 |
·当前我国高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 第38-39页 |
·高职毕业生竞争力不强 | 第39-40页 |
·高职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 第40-41页 |
·高职培养目标问题的分析 | 第41-44页 |
·对高职培养目标理解的偏差 | 第41-42页 |
·对高职培养目标执行的偏差 | 第42-44页 |
·完善我国高职培养目标的建议 | 第44-56页 |
·关于高职培养目标制订方面的建议 | 第45-49页 |
·关于高职培养目标执行方面的建议 | 第4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