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风景林抚育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风景林抚育间伐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 ·风景林、游憩林、风景游憩林和生态风景林的概念 | 第9页 |
| ·风景林抚育技术 | 第9-11页 |
| ·风景林的美景度 | 第11-12页 |
| ·抚育措施对美景度的影响 | 第12-13页 |
| ·我国风景区植物景观问题现状及解决对策 | 第13-15页 |
| ·风景林抚育方向有待研究的课题 | 第15-16页 |
| 2 研究地区自然社会概况 | 第16-18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7页 |
|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 第16页 |
| ·气候 | 第16页 |
| ·岩石及土壤 | 第16页 |
| ·植被 | 第16-17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7页 |
| ·经济条件 | 第17页 |
| ·交通条件 | 第17页 |
| ·人文景观 | 第17页 |
| ·林场的发展史 | 第17-18页 |
| 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北京西山风景林现状研究 | 第18页 |
|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研究 | 第18页 |
| ·风景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第18页 |
| ·西山重要观赏植物季相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 | 第19页 |
| ·标准地的调查和取样方法 | 第19页 |
| ·物种多样性调查与取样方法 | 第19-20页 |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4 北京西山风景林现状 | 第21-24页 |
| ·风景林结构 | 第21-22页 |
| ·树种组成结构 | 第21-22页 |
| ·年龄结构 | 第22页 |
| ·观赏植物季相特点 | 第22-24页 |
| 5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初探 | 第24-28页 |
|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24-27页 |
| ·构建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指标的选取及数值的确定 | 第25-26页 |
| ·权重的分配 | 第26页 |
| ·隶属函数计算公式进行定量转换 | 第26页 |
| ·综合评判及排序 | 第26页 |
| ·林木分级及观赏等级的确定 | 第26-27页 |
|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的依据与适用的范围 | 第27页 |
| ·风景林林木分级法的特点 | 第27-28页 |
| ·数据获取的特点 | 第27页 |
| ·林木分级的特点 | 第27页 |
| ·体现景观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原则 | 第27-28页 |
| 6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在西山风景林中的应用 | 第28-38页 |
|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在油松林中的应用 | 第28-35页 |
| ·标准地调查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油1样地林木分级及结果 | 第29-34页 |
| ·油2样地林木分级及结果 | 第34页 |
| ·油3样地林木分级及结果 | 第34-35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38页 |
| ·胸径、树高与风景林林木观赏等级 | 第35-37页 |
| ·立地情况与风景林林木分级 | 第37-38页 |
| 7 风景林抚育与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38-48页 |
| ·试验地基本情况介绍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 | 第39-43页 |
| ·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 | 第43-46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46-48页 |
|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抚育间伐 | 第46页 |
|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抚育间伐 | 第46-48页 |
| 8 结论 | 第48-51页 |
| ·北京西山风景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 第48页 |
| ·风景林林木分级方法 | 第48页 |
| ·风景林美景度与林分因子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风景林抚育间伐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49页 |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 导师简介 | 第58-60页 |
| 所获成果清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