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二章 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中水的意义 | 第11-17页 |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与景观 | 第11-13页 |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的景观意义 | 第12页 |
·依照传统人居环境理论所构成景观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对水的重视 | 第13-17页 |
·水是风水地的五大因子之一 | 第13-14页 |
·水的意象 | 第14-17页 |
第三章 现代人居环境中水景的功能 | 第17-22页 |
·水景在现代住宅区中的生态作用 | 第17-18页 |
·水景在住宅区中的社会经济价值 | 第18页 |
·水景对现代住宅区景观空间构成的意义 | 第18-19页 |
·水景在现代住宅区中的抗灾作用 | 第19页 |
·水景在住宅区中的视觉价值 | 第19-22页 |
·面形态的基底作用 | 第19-20页 |
·线形态的系带作用 | 第20页 |
·点形态的焦点作用 | 第20-21页 |
·点、线、面形态的组合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北京传统聚居群落与水 | 第22-28页 |
·城市出现之前的北京地区人类活动的选址都是紧临水的冲积盆、平原 | 第23-24页 |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 第23页 |
·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 | 第23页 |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 第23-24页 |
·北京地区早期城址的位置与水的关系 | 第24页 |
·蓟燕分封与北京城的选址 | 第24页 |
·秦汉至隋唐时期北京地区的城邑与水 | 第24-25页 |
·秦汉时期北京地区的城邑临水而建 | 第24页 |
·隋唐时期的幽州城 | 第24-25页 |
·元、明、清北京城址与水 | 第25-28页 |
·城市中心的变更与水的关系 | 第25-26页 |
·三山五园 | 第26-28页 |
第五章 现代北京水系的分布与水景住宅区的关系 | 第28-35页 |
·北京的河湖资源现状与水利治理工程 | 第28-30页 |
·河湖资源: | 第28页 |
·北京市的水治理工程 | 第28-30页 |
·北京水景楼盘的分布与现有河湖的关系 | 第30-35页 |
·临水而建 | 第30-33页 |
·人工水景 | 第33-35页 |
第六章 北京住宅区水景设计手法 | 第35-47页 |
·水景艺术的终极追求目标--美 | 第35-36页 |
·住宅区水景形式美创造的具体手法 | 第36-47页 |
·衬托手法 | 第36-38页 |
·对比手法 | 第38-39页 |
·借声手法 | 第39-41页 |
·点色手法 | 第41-42页 |
·光影手法 | 第42-43页 |
·贯通手法 | 第43-44页 |
·藏引手法 | 第44-47页 |
第七章 北京住宅区水景的维护 | 第47-67页 |
·住宅区缺水现状 | 第47-48页 |
·北京淡水资源有限 | 第47页 |
·北京城人均用水量不足 | 第47-48页 |
·北京城整体的节水策略 | 第48-49页 |
·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 | 第48页 |
·普及节水器具与利用回收中水统一进行 | 第48页 |
·污水资源化 | 第48-49页 |
·提高水价 | 第49页 |
·北京住宅区内水景的维护 | 第49-67页 |
·水体污染的治理 | 第50-54页 |
·利用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 | 第54-65页 |
·寒冷的冬季水景的维护 | 第65-67页 |
小结: 水处理的景观方式初探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72页 |
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